在建平中学考点外,送考家长守望考场。 记者 孟雨涵 摄
昨天,2024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文化考试正式拉开序幕,首场科目语文。根据教育部的数据,202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342万人,比去年增加51万人。记者从上海市教育考试院获悉,今年上海约5.4万名考生参加秋季高考,和去年人数基本持平。
一场特殊的成人礼
昨天7时30分,在复兴高级中学校门口,上海财经大学附属北郊高级中学的送考女老师们身穿红色旗袍样式的针织衫,男老师们则身穿红色T恤,衣服上有的印着“金榜题名”,有的则印着一匹马,寓意“马到成功”。
在华师大一附中考点门口,复兴高级中学的一位高三班主任詹老师手举牌子,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记者看到,牌子上写着考前提醒:“默写字写大”“审题圈知识点,圈指令”“概括内容别忘记”“文二找出观点句”。更令人感到亲切的是,牌子上还印有同学们的笑脸。“希望同学们看到这些提醒和笑脸,轻松上场。”詹老师说,“这是我第一次带高三学生,高考其实是一场成人礼,看着他们一步步成长起来,内心感觉很奇妙。祝福他们!”
五爱高级中学高三年级组长宓文琼老师及高三各班语文老师组成的送考“战队”,早早等在向明中学门口,静候同学们的到来。送考队伍中,马老师和杨老师都是退休返聘的老教师,他们的到来也带给这两个班级的学生很大的鼓舞。
今年的统一着装是学校老师们带给同学的第一份信心和鼓励。“金榜题名”“一举夺魁”“高考必胜”等鲜艳的大字在鲜红底色的映衬下特别鼓舞人心。看到老师们统一的热情红,同学们的信心也被点燃,而温暖的拥抱、鼓励的击掌和有力的握手则是老师们送给考生的一份定心丸。此时的孩子们,需要的正是那一句:你可以!
每一句“你可以”的背后,既饱含着高中三年师生们一路相伴走来的努力与默契,更是激励同学们踏入考场的坚定有力的鼓点。有激动紧张的孩子,拉着老师们再问一个问题,老师们平心静气地回答,轻轻拍一拍肩膀,便是无声的安慰。
作文依然注重思辨
今年,上海的高考作文题在万众瞩目中揭开面纱——生活中,人们常用认可度辨别事物,区分高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认可度”的认识和思考。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十分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让每个同学都有话可说。”上师大中文系教授郑桂华认为,“是否认可他人”“是否被他人认可”是我们每一天都会遇到的话题,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十分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导学生凝练反思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
注重思辨,在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中依然非常明显。徐汇区教育学院高中语文教研员程元认为,今年的作文题聚焦“认可度”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应该如何去认识和理解认可度,在这样一个试题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和试题进行充分、平等的对话。
交大附中特级教师张林认为,这一题目在考场上再次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和行为的标准,是有很强的教育引导意义的。“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盲目跟风、不人云亦云。”浦东教发院研究员胡根林认为,考生在考场中用很短的时间审问之明辨之,论述得充分与否,是体现其思维水平高低的一道分水岭。(记者 李蕾 许沁 龚洁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