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打仗,即使再热也不能立即脱掉盔甲,常遇春就是因此而死!
创始人
2024-03-23 14:27:44
0

原标题:古代人打仗,即使再热也不能立即脱掉盔甲,常遇春就是因此而死!

盔甲随着战争应运而生,它本身就有着与中国古代历史一样绵长的发展史。从古代的行军着装到现代的防弹衣,无不诉说着“盔甲”在国家军事中占领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

古代战场中,除了需要运用战术来取胜之外,精良的武器装备也是很重要的。特别是盔甲,与将士的生命有着很大的关系。一幅好的盔甲在战斗之中说不定能抵挡很多的伤害,最终保住性命。

在战场上有很多不成文的规定,是常年打仗的将士们都应该明白的常识。那就是打完仗之后一定不能立即脱掉盔甲,即使再热也不能。历史上有一位大将就因为不听劝所以死了,他就是常遇春。

盔甲发展史

从殷商时期开始,随着战争频发,盔甲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从考古资料中得知,古代的盔甲多以犀牛和鲨鱼的皮革制成,因为它们足够坚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防止利器割伤。

商周时期的盔甲被称为“练甲”和“铁甲”,“练甲”的主要制作材料就是缣帛夹厚绵,属于布甲的范畴。直到战国时期才出现“铁甲”,即用铁片制成鱼鳞或柳叶形状的甲片,经过穿组联缀而成。

相信喜欢看秦汉时期影视剧的朋友对这种盔甲并不陌生,后来随着逐步的改良,先后诞生出了各种品类的盔甲,有金甲、金丝甲、明光铠和锁子甲和唐宋时期的盔甲等。

战国时期是盔甲发展的一大变革时期,秦国在六国当中一直被认为是兵强马壮的,因为秦国的武器装备都很精良,这也是六国对他们惧怕的原因。

秦国的士兵们所穿的盔甲基本都是由铁片做的,这样侧面反映了那时候冶铁工艺的发达。当然那时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是用这么高档的盔甲。

赵国的盔甲是用铜铁混合其他金属制作而成,魏国、楚国和齐国用的也是金属,只有韩国和燕国用的牛皮和藤条。这装备都差了一大截,输掉战争也是必然的。

到了西汉时期,铁质的盔甲就开始普及了,当时他们称之为“玄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筒袖铠”跟西汉的玄甲有异曲同工之妙。

到了隋朝普遍使用的就是两裆垲和明光垲,大大增强了腰部以下的防御力。唐朝时期的盔甲种类更加繁多,有铁甲、皮甲、铠甲、绢布甲等。其中铁甲、铠甲比较多用于实战。

五代十国时期基本沿用了唐朝的盔甲设计,但明光甲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宋代的步兵铠甲是史料记载中最重的盔甲,后期的辽、金和元时期基本都跟前朝的差不多,只是增加了少数民族的元素。

明朝出现了“红胖袄”,是战士们日常的军服,对战时改为用铜铁制造的兜鍪。清朝的盔甲也是别具特色,在许多影视剧中都有呈现。

无论是哪个朝代的盔甲,它们所起到的作用便是保护身体,但由于制作工艺的复杂和原材料的限制,使得盔甲实际上穿起来非常的不舒服,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吸汗,一场仗打下来估计里面的衣服都湿了。

盔甲的难言之隐

盔甲作为古代战场上的一道“保命符”,即使穿着再不舒服也不能脱,因为战场上刀枪无眼,有盔甲在还能抵挡一阵。那么穿上一副盔甲是什么感觉呢?

刚才提到制作盔甲的原材料多数是铁、铜和金属等物质,这些物质的特点就是笨重。一座汉墓中曾出土过一个比较完整的盔甲,研究人员清点了下发现这副盔甲上的铁片足足有2800多片。

齐王墓中也出土过一幅盔甲,铁片也高达2200片,每张铁片都有六乘三厘米的长宽,盔甲也重达50多斤。

从考古数据来看,古代盔甲的铁片基本上都到达了两千,不知道将士们穿上这么重的衣服要如何行军打仗?光是走路都要累死了吧,更别说拿着刀枪跟别人战斗了,现在发现电视剧多少有点骗人。

这么重的盔甲还有一个劣势,那就是不透气。这种穿在身上估计动一下都能大汗淋漓,如果经历过上阵搏斗的话估计更加热火朝天。毕竟铁片是一种不能吸汗的物质,那么将士们在热的时候可以脱掉战甲吗?答案是不能。

卸甲风后遗症

为何打完仗回来,特别热的情况下不能立即脱掉盔甲呢?这是许多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中医曾说人在大汗之后腠里不固,如果此时风邪入侵的话,那么就容易筋脉拘急,气血不通。

老一辈的人都说,出了一身汗之后不要着急脱衣服,不然容易感冒。这样看确实有那么点道理,所以在大汗的情况下脱去盔甲确实对身体好,甚至有可能丧命。

明朝时期有位大将叫常遇春,他是当朝开国元勋,跟着朱元璋打过无数场胜仗。他天生臂力过人,尤其擅长于骑射,因此在对战中占尽了优势。明军上下都称他为“天下奇男子”。

然而天妒英才,常遇春不到四十岁就去世了,而他的死因就是患上了“卸甲风”,这到底是一种什么病,这么厉害还要了常遇春的命?

卸甲风是古代将军们在打完仗之后,回到营帐中因为身体太热、出了很多汗而脱掉盔甲,继而受了凉风后引发的“中风”。正如此前中医所说的那样,大汗的状态下吹冷风很容易对血管造成伤害。

按照西医的说法,这种病叫做腰背肌筋膜炎,是由于身体突然热寒交替而引发的肌肉无菌性炎症。由此可见,盔甲还真的不能马上脱,不然只能成为第二个常遇春了。其实历史上这样的事例不在少数。

秦汉时期的魏王豹也是死于“卸甲风”,当年他与韩信交战,因为掉入韩信设计的迷魂阵而被擒获。对此魏王豹很不服气,随后韩信将他放回营地,约定了三天之后分个胜负。

可没想到魏王豹刚回到军营后不久,就因为卸甲风而身亡。后来韩信念在两人有姑表情谊的关系,将他厚葬了。

其实民间有很多约定俗成的道理,都是前人们在经历过之后而终结出来的经验之谈,现代人可以直接拿来应用。就像这个“卸甲风”衍生出来的道理一样,在现代依然受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探讨提升传感器灵敏度方法,深圳... 传感器行业深度剖析:从参数到品牌的指南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传感器作为获取信息的关键设备,广泛...
河南悦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河南悦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吕岩,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经营...
500亿芯片龙头 买下一张入场... 2025年以来,半导体行业的并购案在A股公告栏里几乎是周更。这种活跃性不仅给早期机构提供了一个安全快...
南通朝暾电子材料科技合伙企业(...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南通朝暾电子材料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陈红琴,注册资本7...
超颖电子将在A股上市,募资净额... 来源|贝多商业&贝多财经 近日,超颖电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超颖电子”,SH:603175)披露...
广西一国企负责人被指婚内出轨“... 近日,网传广西东兴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某某生活作风问题。10月18日,东兴市委市政府联合...
油浸式稳压器出口海外:跨越地理... 油浸式稳压器出口海外:跨越地理与电网差异的电力守护者卓尔凡电源张先生 137++1186--0564...
吹响协同号角 京津冀长三角集成...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袁立朋)10月16日,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平行活动...
33个弹片嵌入体内,这条摘不下... 这张CT照片是82岁吴以先老人的CT照,当初拍片时,医生说,“老先生,您要把项链取下来再做CT。” ...
上交所:定于10月24日审议沐... 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10月17日公告,定于2025年10月24日召开2025年第46次上市审核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