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一直是社会中很重要的一个话题,现在的养老有很多保障,只要年轻的时候有个稳定的工作然后每个月按时缴纳社保,退休之后每个月都可以拿到一笔钱来养老,这笔钱就叫养老金,根据职位工资的不同,老了以后拿到的退休金的金额也不同。退休金的高低和工作时的工资挂钩,是很好的养老保障,没有养老金的老人只能靠自己第后代了,儿女孝顺的话晚年还能过得很好,儿女不孝就只能自求多福。
你也许会很好奇,现代人有各种养老政策,那么古代人呢,古代没有退休金怎么来养老?首先,古代有儒学,儒学提倡百善孝为先,从汉朝开始就开始全方面发行儒学中的孝道,说难点就是洗脑,说好听一点就是控制人们的思想,所以在当时子女孝顺老人非常重要,如果不孝的话就会被所有人唾弃,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每个子女都争先抢后的孝顺家里的长辈,并且朝廷还发布了规定,家里的老人去世的话,晚辈一定要守孝来尽孝道。
当时孝这个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了,所以老人老了之后后代会顺其自然的承担起养老的责任,除了思想上的控制,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养老保障,唐代的时候,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就可以安排一个护工,宋代养老事业开始红火,就出现了现在类似养老院的机构,把到了年纪的老人们凑到一起进行看护,周代就更加人性化,如果家里有超过九十岁的老人,那么这个家里的所有人都可以不用做那些必须要做的苦力,只需要在家里认认真真照顾老人,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照顾好,自己也会很有福气,所以大家都很乐意照顾自己家的老人。
当然人太多的时候总会出现那么一两个不同的人,大家都是孝子总会有两个不孝子,国家对这些不孝子也有自己特别的处理方法,当时规定老人八十甚至九十岁的时候,老人的儿女就必须贴身照顾如果子女不愿意照顾的话最严重的结果就是死刑。
不知道大家听没听过这样的一个故事,过去有个行为叫弃老,是个有组织有规划的陋习,因为老龄化严重,所以老人一旦到了六十岁就要扔进山里,不给吃不给喝让老人在山里自生自灭,我们就叫主角小军,小军是故事中的儿子,有一天小军的父亲到了六十岁,按照道理是要扔进山里的,小军十分不舍但也只能照做,于是就背着六十岁的父亲上山了,在回去的路上发现从山上到家里撒了一路的米,小军这才意识到一定是父亲害怕自己迷路,所以撒了一路的米让自己顺利回家,小军回到家之后管不了那么多了,想着不就是老人嘛,有我一口饭就有他一口饭,能有什么不好养的,就原路返回山上,把父亲接回家里偷偷照顾。
有一天这个国家出现了一个大难题,没有人能解决,小军回家后无意中说了一嘴,结果父亲立马说出了解决办法,小军十分高兴,跟上面人说是自己六十岁的父亲想出来的,之后人们才开始反思并废除了这个陋习。
每个人在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阅历和智慧,而老人更不用说,他们一辈子积累下的经验是无价之宝,有他们在,我们碰到困难时就不用走太多弯路,而且老人们都曾经年轻过,年轻的时候自己吃苦都要带大我们,那么他们年老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学会反哺,而且忠孝是一体的,这个人如果不孝的话,那么他的衷心程度也会让人怀疑,没有一个单位或者领导会心甘情愿的用这种人吧,很多人择偶或者交朋友里面都会有一条要求对方必须要孝顺,所以可以看出孝的重要性。
无论哪个时代,国家有没有养老保障,知道子女是被父母辛苦带大的,那么父母老的时候子女就应该主动承担起养老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