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电白紧跟省市步伐,立足优势支柱产业,大力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聚焦绿色建筑、沉香和香精香料等传统支柱产业,新能源、新型储能、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海洋、文旅康养、口腔义齿、南药等特色优势产业,厚植高质量发展动能。即日起,《南方日报·电白视窗》、南方+电白频道联合电白区委宣传部推出“高质量发展产业调研”系列报道,聚焦电白特色优势产业,走访调研其成长和探索路径,展现产业发展新篇。
“鸡蛋花是凉茶中常用的一味中药,用两三朵泡水喝,可以起到清热解暑、润肺止咳的作用。”在茂名市电白区观珠镇合利村的凉茶南药种植基地,管理员刘洪新从鸡蛋花树上摘下几朵花,饶有兴致地聊起了鸡蛋花的功效。
此处种植基地,被几座山岭环绕,种有数百亩的鸡蛋花和布渣叶,是观珠镇合利村联合广东天生药业集团打造的万亩凉茶南药规范化种植基地的一部分,所产鸡蛋花和布渣叶将供应给王老吉、邓老等知名凉茶生产企业。
何为南药?南药是指在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等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所产的道地药材。
经多年种植发展,南药已成为电白的特色优势产业。目前,电白区南药总种植面积达15万多亩,其中沉香种植面积约12万亩,藿香、广金钱草、金花茶等中药品种同样显现规模化种植效果。基于逐渐成形的南药种植优势,电白加快构建现代化中药生产加工体系,延伸产业链条,增收致富路也越走越宽。
因地制宜
打造规模化种植基地
眼下,电白区沙琅镇力江绿色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周边,几处山头上许多牛大力新苗刚种不久,枝头悄然冒出不少青绿的嫩芽,为山地带来勃勃生机。
沙琅镇有种南药的传统。当地干部介绍,沙琅镇曾是粤西地区著名的药材集散地。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段,当地设有中药材交易市场,药材种植户、经营户从茂名及周边地区赶来聚集于此,药材购销的氛围十分浓厚。如今,沙琅镇中药材交易市场已裁撤,当地许多经营户转战广西药材市场,沙琅镇客运站为此设了一条专线,为往来两地的药材经营户和家属提供服务。
被称为“南方人参”的牛大力具备药食同源的属性,有壮腰健肾、平肝润肺等功效,是岭南人眼中极好的煲汤汤料。
“这里的气候、土壤和地理位置适宜牛大力的生长,行业前景不错。”力江合作社负责人李东江说,电白因靠山面海的丘陵地形和气候土壤都适宜牛大力生长。此外,牛大力粗生易管理,受到不少电白农户的追捧。
2015年起,电白区陆续有种植户开始大面积种植牛大力,经多年发展,目前主要分布在沙琅、望夫等北部山区和马踏、林头、霞洞、小良等镇,种植面积约2万亩。
在沙琅镇,力江绿色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牛大力已有6年,“每年都有新变化,从原来的一处工棚,到现在厂区扩大了几倍。”如今,力江合作社种植及合作种植牛大力面积约千亩,变化之大让合作社员工感慨连连。
“今年打算育苗80多万株,自种330亩牛大力,与农户合作种植300亩。”对牛大力未来发展的前景,李东江自信满满,“要把牛大力卖到北方去。”
在黄岭镇,500亩的种植基地里,牛大力已经种下了三年。“牛大力的生长周期比较长,至少要4年以上才能保证药效,一般要5—6年才挖。”种植户介绍,再过两三年,这片基地种植的牛大力便可成熟开挖,预计亩产将达5000公斤,产值达6000万元以上。
在望夫镇,花山村乡贤张永中盘活村中闲置用地,种植牛大力数百亩,同时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创办年加工量达2000吨的牛大力种植加工厂。
实际上,越来越多的南药作物正在电白大地种植、收获。
观珠镇磻坑村委会有一座沉香山,这里建立了“沉香山”沉香GAP(规范化)种植基地,山上种植白木香数万亩,山脚、山腰、山顶、路边、石旁、洞前,沉香树无处不在,从此处可窥见电白40亿元沉香产业链的发展和延伸。
黄岭镇万长村,一大早,万长金花茶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采摘工人便忙碌开来,采摘树上的金花茶。十几年前,合作社负责人温英考将1.3万棵金花茶树苗引种至村里。如今,金花茶种植基地已经扩展到118亩,年产值过百万元。
在林头镇,牛大力种植面积已有300多亩,主要分布在该镇尖角山村和龙记村委会。包括五指毛桃和橘红等其他中药材品种,林头镇南药种植面积已近700亩。
据农业农村部门数据,目前电白南药品种主要有沉香、藿香、牛大力、穿心莲、紫苏、黑老虎、天冬、广金钱草等,总种植面积达15万多亩,种植范围覆盖多个乡镇,主要分布在观珠、沙琅、望夫、那霍、黄岭、马踏、岭门、林头、霞洞等镇。其中,沉香种植面积约12万亩,规模化种植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加工进阶
探索延伸产业链条
临近中午,力江绿色种植专业合作社内,工人们正忙着将刚挖回来的牛大力进行清洗、切割、烘干。牛大力按大小、成色等规格进行分类装袋,售价不等,这是它的主要销售形态——鲜货和干货。走进合作社的产品展示厅,则是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象,牛大力植物饮料、牛大力酒等包装精致的加工产品琳琅满目,展示着产业发展的新可能。
“南药作为传统产业,一直以来都是以批发为主,我们下一步也要尝试打开更多销售终端,开拓零售市场。”力江合作社合伙人林尧秀说,近年来,合作社一直在探索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2017年,力江合作社建成牛大力加工厂,自主研发了一套脱皮机、一套斜刀段等一系列对应加工设备,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实现经济效益翻几番。如今,合作社每天可加工牛大力1.5万—1.8万斤,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
去年,为探索延伸产业链条,力江合作社试验研发了牛大力酒、牛大力茶和牛大力饮品。“生产了2万斤牛大力酒,市场反响很好,将继续加大研发力度。”力江合作社对牛大力市场前景很有信心,下一阶段想继续研发牛大力茶、牛大力面条等产品,以此打开更大的市场。
广东嘉发中尚农业公司创办人张永中也在走着同样的发展之路。在望夫镇花山村,沿着田地的小路来到一处山脚下,一个集牛大力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牛大力生产基地出现在眼前。“生产基地年加工量可达2000吨。”张永中说,公司正在新建设一间工厂,预计于今年8月建成投产,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
种植与加工并举,是电白南药产业正在行进的发展之路。
除了衍生于种植基地的粗加工之外,当地还孕育了俊邦药业、琅江园农业、沉香山中药饮片、清源中药饮片、可口奇香等多家中药加工企业,产值达2亿元以上。
走进俊邦药业生产区,浓郁的药香味随之扑鼻而来。在各个车间里面,工人们正忙着将不同的中药材进行筛选、切片、装袋。随着生产线的流动,药材变成一袋袋中药饮片,将供应至各大医院和药店。
俊邦药业是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厂房面积5400多平方米,年产各类中药材、中药饮片2000多吨。“我们加工的药材品种有30多种,除了从本地采购藿香等药材之外,也从全国各地收购特产中药材。”俊邦药业负责人张猛介绍,公司引入了专业的设备和仪器,通过液相、气相等多种检测方式去检测药物成分含量、农药残留量等数据,把好“质量关”。
基于沉香延伸出来的加工链条更长。到2023年底,电白沉香加工、销售企业已达6500多家,从业人员4万多人,加工产品涵盖工艺品、化妆品、沉香茶、沉香香精、沉香饮片和中成药等100多种,产业年产值约40亿元。
基于逐渐成形的南药种植优势,电白正加快构建现代化中药生产加工体系。“在推进南药产业集群工作方面,将大力发展沉香等中药材种植,积极推进沉香、益智、八角、牛大力等优势品种规范化种植。”电白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鼓励本地龙头制药企业进行升级,积极推进配方颗粒、扩大成药生产、延伸精深加工产业链条;完善中医药产业发展全链条保障体系,包括完善人才建设体系,开展“潘茂名优才计划”,壮大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同时,强化质量监督管理服务,推动本地产中药材种苗繁育、采收、加工等技术规范和标准制定,支持制定道地药材、饮片质量等级标准。
助农增收
土特产引领致富路
从空中俯瞰沙琅镇水心村“农光互补”产业基地,在村边一片广袤的坡地上,可见一排排铺设整齐的光伏板,格外壮观。光伏板下,是一垄垄的广金钱草。往村内走去,几位老人正聚集在树下,他们在闲聊之余,手里还忙着将一捆捆广金钱草绑扎起来。这些工作除了给村民带来收入,绑扎后的广金钱草市场售价也会有所提高。
广金钱草是一种南药,多用于平肝火、清湿热等。其主要生长在广东、广西地区,其特点为生长周期短、产量高、收益快。水心村农光互补广金钱草套种项目铺设光伏面积约90亩,种植广金钱草面积约50亩。
“先在闲置地上建了光伏板,后来为进一步提高闲置土地的效益,经考察研究,又在光伏板下面种了广金钱草。”茂名市接待办公室驻沙琅镇帮扶工作队队员兼驻水心村第一书记孙鹏表示,在光伏板下发展广金钱草种植项目,既能发电,又能为农作物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这不仅为村民带来土地租金收益,还进一步整合收益较低的闲置土地,解决村民灵活就业的需求。
“我们去年4月种植了第一批广金钱草,面积约25亩,目前已经产生收益,亩产量达330—350公斤,销售单价8—10元每公斤。”水心村委干部黄方敏介绍,每种植一次广金钱草每年可收割三次,每亩实现收益7000多元,大大提高了土地的效益。
对于这一项目,镇村干部信心满满。孙鹏说,未来三年内,水心村计划将广金钱草种植面积扩大到300亩,预计每年能带动种植户增收超140万元,村集体收益达90万元。
以推动南药提质增效为抓手,电白各镇街“土特产”文章越写越好,增收致富路也越走越宽。
沙琅镇力江绿色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90多人,覆盖8个行政村。2021年,力江合作社获得“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称号。沙琅镇还将沉香、广金钱草、豉油、龟苓膏等产业整合至产业园区,引导产业实现集聚化、规模化发展。目前,沙琅镇谭儒村已完成15亩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并投入使用,为社会提供超100个就业岗位,年产值超4200万元;投资300万元的尚塘村龟苓膏加工厂主体建设基本完成,预计年产龟苓膏约55万瓶,新增年销售约500万元。
位于望夫镇花山村的牛大力加工厂——广东嘉发中尚农业公司年加工牛大力达2000吨,常年稳定吸纳周边村民约200人工作,其中助力60多名脱贫人口就业增收。
黄岭镇万长村的金花茶种植面积已扩展到100多亩,年产值过百万元,在种植、采摘、加工、销售等环节有效带动近百人实现“家门口”就业,推动农民增收致富。
电白沉香带来的致富效应更是声名在外。电白是“中国沉香之乡”,沉香产业发展基地入选省首批林业特色产业发展基地,沉香产业已形成从育苗、种植、加工到市场营销等完整的全产业链条,“农文旅”融合发展格局,持续推动当地产业兴村、产业强农、产业富民。目前,仅观珠镇沙垌村,拥有沉香商铺作坊近1000家,带动2800家个体户共同发展,吸纳就业超2万人。村民通过沉香种植、土地入股、就近就业等形式促进增收,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当地平均水平30%以上。
南方+记者 邓建青
通讯员 王全明 刘绪良
【作者】 邓建青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