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NuclearKitty的第1532篇原创文章
当冲过无锡的终点的那一刻,陈龙知道自己种下的种子,已经开出了花。而剩下的那38秒,还需要继续用汗水浇灌。
对于年近不惑的陈龙来说,他需要一个答案,但,这个答案,会仅仅只是打开220么?
就像无数个采访都会提及的问题那样,最初的问题还是从难忘的比赛开始。毫无疑问,他给出的答案是今年的无锡马拉松,不仅仅是因为这是自己的PB,更是因为自己的冬训,有了结果。
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话:“在哪里浇灌,就在哪里开花。”他视这句话为人生格言,相比起不断提及的这句话,他更会在行动上践行这个内容。
所以,某种程度上,他给自己的每一场比赛,都会打出一个高分。原因无他,只求每场比赛可以对得起自己赛前的付出。从迈出起点拱门的那一刻,可能结局就已经注定,只不过,这个结局需要每一步铿锵有力地完成。
同时,陈龙并不觉得自己是天赋异禀的选手,因为大身高在马拉松这项比赛中不占优势。纵观整个跑圈,身高超过龙哥的选手寥寥无几。事实上,大家耳熟能详的高个子运动员,也只有杨乐一位而已。
这意味着,底子不好,努力来凑。像极了武侠小说里苦练修行最终修得真经的天才。会抱怨么,不会。会说上天不公么,也不会。会的,只是更加努力地训练,为的,是每场比赛后,不会让自己意难平。
年逾不惑的陈龙会焦虑么,也是会的。原因无他,只是因为年龄大了,不可能再像年轻小伙子一样敢打敢拼,凭着一腔热血就冲向终点,现在的他,更懂得如何与自己对话。
“很多事情,不是靠一腔热血就可以解决的。如果有,那应该是不够成熟。”陈龙如是说。
“我也不知道答案会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可能是220,可能不止220,可能是219甚至是218、217……它不单纯是一个数字,更像是一个答案。我要对自己有一个答案,我也要对家人有一个交代。”
回想上一次上高原,他给自己的代号是“圆梦。”因为,梦就在那里,这个梦想,是那么的触手可及。而这次,则是“最后的38秒。”这个梦,那么远,但是那么近。有时候,像是一层窗户纸,有时候,却又是一道天堑。而陈龙要做的,就是让梦想照进现实。在哪里灌溉,就在哪里开花,陈龙如是说,专注于训练,那么自然可以取得成绩。
所以,随即而来的夏训,他再上高原,这应该是第三次上高原了,再去找尹顺金教练。高原训练有用,有多少用,其实在每次从高原归来后,陈龙就有了答案,而即将再上高原,就是为了给这个答案加上一重保险,在保险的同时,去冲击一个极限。用努力,去让自己的中年不焦虑。
或许是年纪到了,或许是沉淀了许久,也或许是跑通透了。陈龙很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将当前的跑者分为三类,一类是网红,一类是职业跑者,一类是爱好者。似乎这三类都不符合他的定位,所以,他说自己是执拗的马拉松跑者。既然执拗,那就总要钻一下牛角尖——打开220。
220很快么,很快,但这只是见到大神的门槛,可能很多人终其一生也没办法迈过的沟壑,却是见到天才的门槛。“我大概可以猜到自己极限在哪里,我会竭尽全力去触碰他。我会用自己的实力去诋毁那些流言蜚语”。陈龙说到:“从好几年前到今天,都未能PB,但我依旧是那句话,在哪里灌溉,就在哪里结果。”
所以,当前的陈龙,重点还是放在了跑步上。诚然,直播带货会消耗一定的精力,但也只是分配了两成的精力。“我需要养家,我是一个男人,我要肩负起这个责任。”陈龙说到:“直播可以给我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让我能够自给自足,我就已经很满足了。”
关于未来,陈龙想得很多,或许,会做一些社群的运营,或许会开展马拉松的训练,但无论如何,他都不愿意离开这个行业。
随着年龄的增加,保持住230的水平,就是莫大的幸运。可以以自己为原点,带动苗江路的线,在拓展到跑步的面,那就是最大的福分。就像现在,很多人会慕名来苗江路找陈龙“朝圣”。而陈龙也乐得当好这个东道主,看到大家都能跑起来,那就够了。
作为一个执拗的马拉松跑者,不应该给自己设限。我们都是跑步路上的虔诚的信徒,因为热爱,所以专注。
回望这么多年的跑步历程,或许正如陈龙所言:在哪里浇灌,就在哪里开花。那朵属于他内心的花,早已盛放。
我穷,但是我愿意为跑步花钱的原因|内有福利
比赛训练说的欢,没有少加一个班|内有福利
晚上6点,开往卢湾的地铁|内有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