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双子星座,大湾区与长三角,开始在同一条赛道上狂飙和较劲,那就是:同城化。
5月26日,一条全长258公里、横跨5座城市的“超级地铁”正式开通!它被认为是中国最长的“地铁”。
受此影响,广州、佛山、东莞、惠州、肇庆五大城市开启史诗级同城化。
由此,一个人口总量接近5000万、经济总量超过6万亿的“超级城市”正式诞生,这很有可能是全球最大的城市区域。
01
无独有偶,长三角近期也放了一个大招,将新增一条“超级环线高铁”——G8388次,将从上海站出发,串连起江苏、安徽、浙江三省,再回到上海虹桥,全程8小时9分。
需要注意的是,这条环线高铁并非新建,而是由已有的高铁线路调整形成的,将于2024年6月15日开通。
具体来说,这是从上海出发的首条跨越长三角三省一市的环线高铁,具体来说,串起了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合肥、安庆、池州、黄山、杭州、嘉兴等12个大中城市,它的具体线路如下:
有网友调侃说,从上海站到上海虹桥,步行只需4个小时,而乘坐环线高铁需要8个小时,说明“高铁不如不行快”。
不过,话说回来,为什么环线高铁不能从上海虹桥站再开到上海站,形成一个“完整闭环”?
有分析认为,上海站主要承接沪宁方向车次,导致停车资源比较紧张,从虹桥站到上海站需要经联络线低速通行,大约需30分钟。这样算下来,还不如直接改乘市内交通,更方便。
从覆盖的城市来看,除了宁波、南通、温州,这条环线高铁几乎涵盖了长三角地区所有的经济大市。
这12座城市的常住人口合计约一个亿,GDP总量更是高达16.5万亿,约占全国经济总量12.9%,比粤港澳大湾区还多了2.5个亿,这很可能是全球最大的城市群。
这说明什么?作为中国最富裕的城市群,长三角已经不满足于环线地铁,而开始卷环线高铁了!
02
写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长三角为什么要开通环线高铁呢?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环形地铁中寻找答案,在超大特大城市,环形地铁几乎已经成为标配,它的修建有两个原因:
一是减少换乘,因为环形地铁是地铁网络的“超级联系人” ,可以与更多的地铁交叉形成换乘车站。乘客出行,如果通过环形地铁,一般无需换乘,或者只需换乘一次。
二是促进城市均衡发展,环形地铁能够把客流均衡地输送给城市的多个角落,有利于城市各区域的均衡发展,缓解城市中心区域的过度集中和拥挤问题。换句话说,环形地铁可以促进城市的扁平化和多中心化。
同样的道理,环线高铁在长三角内部也能发挥这两点效应:
一是减少换乘次数,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跨城出行会越来越密集,环形高铁的横空出世,可以让长三角居民的跨城出行,尽量地减少换乘次数。
而是促进长三角内部的均衡发展,由于环线高铁促进了沿线城市之间的融合发展,生产要素能够在城市之间更充分的流动,这对长三角城市群内部的均衡发展,是有帮助的。
举个例子,上海的企业可以通过环线高铁,更方便地找到低洼地区进行投资,而其他城市的居民也可以更方便地到上海消费、学习、买房,这是一个共赢效应。
03
那么,长三角和大湾区,为什么不约而同地在同城化方面疯狂投入?
熟悉城市战争的朋友都知道,我多次讲过网络科学的一个观点,事物之间的联系,要比事物本身更重要,节点之间的联系,要比节点本身更重要。
这句话运用到城市化中,那就是:城市之间的连接,要比城市本身更重要。
短期来看,城市之间的融合发展,像上海、广州这样的高能级城市,会面临产业转移、人口外流、消费溢出的压力,但长远来看,由高能级城市构建的超级城市网络,将会产生巨大的化学反应,以及深远的历史影响。
在此意义上,城市之间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更多的是组团发展,未来谁能抢到更多的城际客流,谁就能赢得未来。
一言以蔽之,大融合,才能大发展、大未来;以邻为壑,只是鼠目寸光。
延伸阅读:
中国最长“地铁”开通!全球最大的城市区域诞生
中国最高文化盛典,为什么放在深圳?
广州空间格局大调整!从中轴城市到沿江城市
叫板上海!广州准备放一个大招
什么是广州?古有云山珠水,今有中轴绿洲
上海香港新加坡,谁是亚洲最强金融中心?
上一篇:《星球:重启》时装可以染色了?
下一篇: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矛盾怎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