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生活中,大大小小、各具特色的办公空间构成了广泛意义上的“知识劳动者”“创意工作者”的普遍场域。随着AIGC时代的到来,文化创意园区引领“文旅+科技”“数智+场景”等新模式涌现。
空间对于孕育、催生创意创新的力量究竟有多大?昨天,《唤醒空间生产力》新书在德必上海书城WE发布。多位业内人士谈到,对时空的不断探索,推动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尤其在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文化创意园区设计运营中,更多人意识到,通过空间的创意改造组合,不仅能提供丰富的感官体验,也激活了人与人、群体与群体的协作互动方式,让工作节奏与“心流”助推创作力获得成长。
《唤醒空间生产力》一书由财经媒体人汪若菡和李国卿联合撰写,湛庐文化策划出版,全书深入阐释了空间对于创意的影响。作者结合对德必集团旗下园区的实地探访,深入剖析创意空间设计的底层逻辑,传递了对空间理解的独特视角。该书结合德必多年的实战经验,用科学、优雅、人性化的先进设计理念,为现代创意空间的打造提供指导,进一步激发文科创企业和精英人士的创意生产力。
“产品逻辑主要包括时间轴、应用场景、用户痛点这三大方面,方法论则包括空间设计、商业服务、德必生态圈三大层次。”李国卿分享创作历程与核心理念时强调,空间作为人类情感、思想与文化的载体,通过精心设计能够焕发新的活力,提升工作与生活的品质。
湛庐文化总编董寰指出,好的空间设计对改善“心流”有明显帮助。《唤醒空间生产力》一书不仅展现了设计师们的智慧和匠心,也是对德必多年实践的总结。空间设计对于激发创意工作者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通过精心设计的空间,可以为创意工作者打造一个充满活力、创新力和创造力的办公环境,让创意得以自由生长。
很多上海市民再熟悉不过的福州路上海书城,和德必上海书城WE有着连贯的外观墙体设计。通过研究人与人的互动模式,德必对项目垂直空间进行了功能规划,形成了包括焦虑过滤器、快乐补给站、情绪解压阀、创意激发地及高效办公区在内的五大核心功能区,为入驻企业和个人提供全方位体验。
一系列实践也为城市景观迭代和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正如李国卿提及,创意园区正在从单纯商业项目,向城市更新和社区重构演化,并通过打造拥有清晰产品逻辑、系统设计语言以及成熟服务体系的创意空间产品,来引领城市创意中心的形成和创意人群的聚集。
圆桌交流环节,围绕“空间设计如何成为创新催化剂”议题,湛庐文化副主编吴悦琳、本书作者汪若菡、励念空间设计总监/董事范洁、孟极创新设计咨询机构创始人夏旭、德必集团总经理陈红各抒己见。
嘉宾们认为,空间设计归根到底要服务于人,能催化创意的空间,是人与建筑、人与人关系和谐的空间。从创意园区到创意社区再到创意街区,是已经实现的愿景。人们置身其中工作、生活,更了解彼此、生发更多想法、解决更多问题,共享共创,找到更好的发展道路。
德必与园区客户RoSSo国际艺术留学携手打造的“唤醒空间”——邻里有限公司×By RoSSo新店同期揭幕,旨在为园区年轻人提供更多有趣的艺术文创生活方式。IP邻里有限公司不仅是一个集合店,更是让不同园区客户品牌共同开发文创周边的平台。此次跨界合作通过By RoSSo艺术衍生品零售和艺展空间,让人们在园区办公之余,更便捷地接触艺术,获取灵感。
作者:许旸
文:许旸 图:主办方 编辑:李婷 责任编辑:邢晓芳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