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的历史,有上下五千年,而这五千年的历史,"洛阳"一个城市,光是做都城的时间,就高达一千八百年。如今,人们在提起"洛阳"的时候,只是记住了它的古都之名,常常忽视了它对于中国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洛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一城定乾坤
"洛阳",作为中国著名的古都,有"十三朝古都"之称,在中国是一个人尽皆知的事情。但是,洛阳的地位其实只需要一个都城,就可以奠定,那就是夏都——斟鄩。每个中国人都知道,中国的历史有上下五千年,朝代歌就有"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汉"。
然而,在"斟璕"没有被真正发掘出来之前,西方学者不承认夏的历史不说,中国人即便见到司马迁的《史记·夏本纪》中有:"太康居斟鄩、羿亦居之,桀又居之"。清楚地解释了夏朝的帝王太康居住的地方是都城斟璕,后来还相继被后羿、夏桀居住,却没有实质性的文物,可以证明夏朝的历史。
而,在1959年,考古学家徐旭先生在洛阳市的地级市偃师,发现了夏都斟璕的遗址——二里头文化遗址后,不仅证明了夏朝是真正存在过的,并非历史传说,也将之前确定被发现的仅仅到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时期的中国历史,直接往前推进到了公元前1730年~前1720年。夏都斟璕重见天日,也证明了洛阳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斟璕城一城一出,直接定下了华夏文明的乾坤!洛阳对中国如此的历史影响,还不算大吗?
"洛阳"对社会礼制的影响
除了历史方面,中国古代社会制度的建立,也与洛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以周公设立的宗法制为源头,用嫡长子继承制,直接将天子的超然地位确立起来,这个制度后来也一直被封建统治者沿用,极大的稳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秩序。为了维护周天子的统治,他还借鉴前人的经验,规定了诸侯国要向天子进贡、朝觐,而周天子则负责分封诸侯,定期组织狩猎、巡狩,表示自己天子的至高地位,有力的加强了周天子的统治,对当时来说是极大的社会进步。
不仅如此,周公还在洛阳制礼制乐,除了带有封建色彩的定尊卑之外,他还使人分了亲疏,教化人们的德行,对中国人的伦理道德、社会制度,提出了标准和规范,一直到今天,仍然影响着中国大地上的人们。
贾谊评价周公:"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 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认为周公的功绩甚至可以说是超越了周文王、周武王,炎帝、黄帝之后,就属他最厉害。而这些都是他在洛阳的土地上完成的。
"洛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论一个地方的文化底蕴如何,首先要看那个地方的文化名人,以及这个名人在当地生活的时候,可有什么贡献。洛阳的名人太多了,文人墨客,剑客枭雄,美人美男,中国历史上的太多熠熠生辉的名字,曾闪烁在洛阳的大地上,发光发热,让洛阳亦荣。
比如,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李聃,就生活在洛阳的大地上,他在当时东周的王城担任东周的图书馆馆长,博学多闻,后来以自己对天地的了悟,洋洋洒洒的写下道家的经典《道德经》。这样光辉灿烂的经典著作,在洛阳诞生,然后随着历史的足迹在中国发光发热。
而老子的博文多才,在当时甚至,引来了中国的另一位大圣人的注意——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他曾带着自己的学生南宫敬叔,特意从今天的山东远赴山水而来,只为向老子问礼,《论语》记载: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这是孔子对老子的评价,满含着一个年轻人对当时大牛的敬仰。
孔子问礼于老子后,受到很大的启发,为他后来创立儒家学派的思想提供了基础,在结束问礼回到鲁国的时候,孔子的弟子问他有什么体会,他说他让我懂得了虚怀若谷,君子要有德行,不可骄傲,重色、玩物丧志都对一个的身心发展没好处,这些观点在孔子后来的额儒家思想中都有体现,比如:君子和而不同,就提出要有宽容别人的雅量。
《史记》中对孔子的话有这样的记载:"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关于这件事,现在洛阳还有一个"孔子问礼碑",专门来记载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个思想家之一,是怎样来进行精神交流,泽被后世的,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洛阳,洛阳亦荣。
"洛阳"对佛教的影响
洛阳是一座颇有佛缘的城市,中国的佛教自西方传来时,是东汉时期,随之而来的还有中国第一座官方寺庙的建立,那就是大名鼎鼎的白马寺,它被称为中国第一古刹,建成距今已经有1900多年。除了它开天下先的身份,更多的是它的建立代表着西方传来的佛教在洛阳临胎下凡,完成了它中国化的进程,自此在中国大地上开枝散叶,对中国的历史、文化、语言文字、文学形象的丰富,都产生了影响,让中国的文化再历史深度的纵横两方面的发展都得到了加强。
比如:让文学作品中出现如来、观音、十八罗汉,四大金刚,这样的形象。梁启超先生说:没有博大精深,灿烂缤纷的佛教词汇充实,就没有中国汉语文化的成熟。另外,如今名震天下,声名远播于世界的少林寺也建在洛阳嵩山上,洛阳与佛教的缘分实在是源远流长。
除了上述的人物和事迹,另外影响中国封建王朝最后八百年时间的,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颐程颢,也是洛阳人,他们生于洛阳,学在洛阳,闻名于洛阳,最后葬在了洛阳。他们的思想为后来程朱理学的发展点定下坚实的基础,诞生后,对君权加以限制,让为君者有了敬畏之心,让中国人的气节油然而生,为后世读书人的品格立下标准和规范,让人们知人之精神美丑,明人伦之亲疏,这样的大儒与洛阳息息相关,让洛阳亦荣。
除此以外,洛阳还建立了中国古代的大学——辟雍,汉班固《白虎通·辟雍》:"天子立辟雍何?所以行礼乐宣德化也。辟者,璧也,象璧圆,又以法天,於雍水侧,象教化流行也。"让学在官府,变为学在民间,使得百姓有机会读书、接受教育,让辟雍讲学成为万千学子的向往之地,千古学术昌盛的代表。更有《三体石经》:用甲骨文、小篆、隶书三种字体,为后世甲骨文字义的对照做出巨大贡献,让中国最早的古文字,甲骨文活了起来。
洛阳,一座城市,承载了太多中国的故事,中华民族的过去,人民提起它就有一股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重视古都的价值,认清古都的伟大之处.一个洛阳城,可以知中国的来处,就已经是极大的了不起!"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