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完善系统性风险认定机制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定义及其发展历史,通过分析国际银行业危机的具体案例揭示风险认定的复杂性和挑战。文章还详细解析了不同类型银行系统性风险的认定标准,包括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和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框架,并探讨了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风险认定问题。
作者|孙天琦 刘通(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
党中央高度重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提高紧急状态下风险研判的准确性,完善系统性风险认定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在2024年1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指出,“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是防控风险的重中之重”“对系统性风险要有认定办法”(《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第14,97,98,99页)。本文重点讨论如何完善符合我国实际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认定框架。
一、系统性金融风险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后半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念备受关注,相关国际组织和经济体开始对其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系统性金融风险目前尚未有一个国际社会公认的统一定义,但各方定义的内涵大致相同,即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指引发金融体系整体或关键功能受到破坏、金融服务大范围中断并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负面冲击的风险。
总体而言,尽管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定义应包含上述基本要素,但国际社会尚未形成一套定量可操作的分析认定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标准和流程。实践中,各经济体决策部门在分析认定系统性金融风险时,多数是结合“定量+定性”因素、出于“主观+客观”的判断、考虑市场周期状况、统筹政治经济金融多方面因素考量,在风险爆发的短时间内作出综合权衡。
2023年3月以来,国际银行业危机爆发,美国硅谷银行、签名银行、第一共和银行以及瑞士信贷接连出险,决策部门对相关风险是否属于系统性金融风险作出了快速判断,推动了风险的有效处置。
二、2023年国际银行业危机中银行出险及风险认定情况
(一)硅谷银行
硅谷银行基本情况
下一篇:春雨季节漆面应该怎么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