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已被焚毁160年的圆明园,是否会考虑重建?专家一番话引人深思
创始人
2024-05-23 13:20:10
0

2019年11月,澳门爱国富商何鸿燊,将其花费六千多万人民币买回来的圆明园大水法“马首”铜像捐献给国家,并表示希望看到“马首”回归圆明园。

可是,原有的圆明园博物容量实在太小了,已经堆放了太多的文物,放不下“马首”了,只有临时把它安放进一座寺庙里。所以,修建新的圆明园博物馆,势在必行。

可到底是按原样复建一座新的圆明园,还是保留废墟的样子再造呢?专家分成了两派,各有各的说法。其中支持复建的,后来被叫为“复建派”,支持按废墟建的后来就叫“废墟派”。

“复建派”的人说,只有按原来的比例全面重建,后人看到它的全貌后才能理解当年我们遭受了什么损失。“废墟派”则说,重建之后,不出几年,人们就会忘记它曾被毁灭。

一、圆明园需要重建一个博物馆

圆明园是清末建造的一座高档皇家园林,一般认为它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举满清全国之力,修建时长一百余年,直到1860年被焚毁之前,还一直在建造当中。

该园占地面积达到3.5平方千米,是故宫的五倍大小,园内藏有大量奇珍异宝。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对圆明园里面的珍宝进行大肆抢劫。

事后为了掩盖罪行放了一把火,英法联军将这座“万园之园”烧成一片废墟。数以百万计的珍宝因此散落在海内外,得不到应有的珍惜。散失在国内的一些石雕部件,被人做成了烧烤架下的石垫。

被强盗抢走,并拍出上亿天价的文物,也只是胡乱地堆放在落灰的仓库里。更有甚者,园中用过的唐卡被人弄去做了吊顶,为了铺电线,还在上面钻了一个洞。

一百多年来,中国人一直在努力寻回这些散落在海外的珍宝。最近几年找回的东西越来越多,可是原来建造的圆明园博物馆太小,渐渐放不下了。很多文物只能装进箱子,像普通的货物一样码放起来。

这无疑是不利于文物保护的。因此复建派专家提议,应该马上动工建造新的博物馆。那么问题马上就来了:建一个大型的博物馆,占地不少,花钱也不少。

博物馆的消防问题要解决,还需要顶级的安保措施。建筑四面和它的顶部要防潮、防盗,就连地面都要铺钢板,免得有人打地洞过来盗文物。这样算下来,新建一个大型博物馆,只怕比复建一个新的圆明园便宜不到哪里去。

另外,复建派专家认为:把藏品按照历史上的原貌摆放,才能更加直观地让后人认识到它究竟是怎样一件艺术品。在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荣誉感的同时,也让人记住它的历史教训。

毕竟没有见过光明,就不会知道什么是黑暗。没见过它的美好,你怎么能真切地为它的毁灭而感到惋惜?又怎么能记住这一桩国耻,让它世世代代教育我们的国人。

当然,复建派还有一个观点是复建圆明园,不会有亏损,因为它可以通过卖票参观来收回成本,并且推动旅游。不过,这也正是这一派遭到反对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为什么反对重修圆明园

重建圆明园的话题,其实早在1980年或者更早的时候就有人提议。但是一直以来,无论在专家领域还是在这普通人这里,反对的声音都是一边倒的。绝大多数人都认为,重建它是“劳民伤财”。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有支持重建的人认为:只有让人重新见识到圆明园的美好,才会为它的毁灭而愤怒。而废墟派的专家恰恰认为:只要这个园修好了,过不了几年,人们就会好了伤疤忘了痛。

圆明园是清朝耗时百年,举全国之力建造的。如今的中国,时间那么宝贵,现在上哪里集中找到这么多专家,花这么多时间来搞这个事?

就怕匆匆忙忙地花了一年两年,中间还要赶上蛀虫打洞,偷工减料。勉强建成了,最后成了一座粗制滥造的仿品,这不是“劳民伤财”是什么呢?

之前听说已经开始通过数码重建圆明园,将来技术成熟,说不定可以做成裸眼3D一样,让参观的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必重新建造实体了。

另外,反对复建该园的人还有一个提法:这座园林毕竟是封建社会的象征。保留它的废墟就可以警醒世人了,除非能让八国联军来出这一笔钱。不然重新建造它,花的还不是今天劳动人民的钱,有那个必要吗?

艺术作品再怎么美好,也属于精神享受的范畴。如果要消耗巨额的钱财和精力去再造一个赝品,那不值得了。

从前没有网络,也没有各种电视、电影,圆明园中的“大水法”很稀罕还只给皇帝看。但是,如今的中国人已经不稀罕观赏喷泉了。

不过,就在大家争议的时候,听说横店影视城自2014年起,已经耗资300亿,花了四年的时间,重建了一座圆明园。

只不过,这一座赝品既不在原址,也不是严格按照文物的标准而重建的,它只能作为影视剧拍摄使用。因为如果真的重建,园中某一些地方的地砖制造成本,可能都让人难以承受。

结语

尽管民间的呼声一直是不重建。但是复建派和废墟派的争论还是一直在继续。

一位废墟派的学者写了一篇文章说:鲁迅从前写《论雷峰塔的倒掉》。批判它是法海压迫白娘子的枷锁,倒得正好。圆明园是满清政府修的,尽管放火的是外国人,作死的也是清朝自己。

满清王朝搜刮尽了老百姓的民脂民膏,耗时一百多年才建这一座园林。我们应该记住的是它劳民伤财,最终导致亡国的血泪教训,而不是记住这座园林的建造艺术多么璀璨辉煌。

最后,建筑学方面的专家,天津的建筑学院副教授张凤梧站出来说:先解决抢救的问题,接下来就可以再谈它的展示和利用问题。

张凤梧的这一番话引人深思,也就是说,无论是否考虑重建圆明园,都应把抢救文物放在首位。因为现在圆明园中八成的文物还散失在海外,所以还是先抢救文物要紧,其它的以后再说。

不过可惜的是,何鸿燊先生没等到圆明园重建的那一天,因为他已于今年五月去世了,而他想见到的“马首”回归圆明园的愿望也没有达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无人机助力缅甸地震救援 中国救...   中国日报网4月2日电 当地时间3月28日,缅甸发生7.9级地震,多座建筑倒塌,曼德勒等城市成为重...
寻迹中国|外国博主走进河池 体...   河池市是广西最大的茧丝绸主产区,也是我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从“东桑西移”到“东绸西移”,近年来,...
东帝汶留学生感受“舌尖上的河西...   来自东帝汶的留学生杰克拉已经在甘肃省张掖市河西学院留学一年,活泼开朗的她对于中国美食一直十分向往...
美国加征关税 全球一片反对   美国白宫计划4月2日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的措施。这被认为是美国本届政府影响范围最广、冲...
美国“关税讹诈”破坏世界经济稳...   美国利用关税手段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讹诈,已成为世界经济最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面对美国人为制造的...
特朗普关税乱拳开打 为何美国自...   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措施。此外,特朗普当日...
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正...   新华社华盛顿4月3日电(记者熊茂伶)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宣布的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的措施3日正...
缅甸强震后已发生63次余震   新华社缅甸曼德勒4月3日电(记者张东强)缅甸气象和水文局3日发布报告说,截至当地时间3日8时30...
缅甸强震已致3085人死亡   新华社快讯: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新闻信息小组发布消息说,截至当地时间4月3日上午8时,缅甸强震已致...
华为、腾讯、招商局....大湾...   从“孔雀东南飞”到“百万英才汇南粤”  今天的广东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  重视人才、渴求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