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不是吗?
大多数思想哲学家都同意这一观点,他们认为我们有特权了解自己的思想,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不会出错的。
有些人认为,我们有一种 "内在感知 "能力,它能像外在感官监测世界一样,监测我们的思想。
但也有例外。20 世纪中期的行为主义哲学家,吉尔伯特-赖尔认为,我们不是通过内在感觉,而是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来了解自己的思想,而且朋友可能比我们更了解我们的思想。
因此有这样一个笑话,两个行为主义者刚做完爱,其中一个转过身对另一个说,亲爱的,你做得很好。对我来说呢?
当代哲学家彼得-卡鲁瑟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尽管理由不同),他认为我们对自己的想法,和决定的信念是自我解释的产物,往往是错误的
这方面的证据来自社会心理学的实验研究。人们有时会认为自己拥有实际上并不拥有的信念,这一点已经得到证实。
如果要在几件相同的物品中做出选择,人们往往会选择右边的那件。但当被问及为什么选择它时,他们会编造一个理由,说他们认为,这件物品的颜色更漂亮或质量更好。
同样,如果一个人根据先前(现在已被遗忘)的催眠暗示做了某个动作,他们也会编造出做这个动作的理由。
这似乎是受试者在进行无意识的自我解释。他们不知道自己行为的真正原因(偏向正确的催眠暗示),因此他们会推断出一些似是而非的原因,并将其归咎于自己。
然而,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进行解释,他们的报告就好像他们直接意识到了自己的原因。
许多其他研究也支持这种解释。例如,如果要求人们在听磁带时点头(据说是为了测试耳机),他们对所听到的内容表示的赞同程度要高于摇头。
如果要求他们在之前被评为同样可取的两个项目中做出选择,他们随后会说他们更喜欢之前选择的那个。
看来,他们又是在无意识地解释自己的行为,认为自己点头表示同意,而自己的选择则表明了自己的偏好。
基于这些证据,卡鲁瑟在《心灵的不透明性》一书中有力地证明了,自我认知的解释性观点。
该书首先声称,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有一个专门的心理子系统,来理解他人的心理,它能根据对他人行为的观察,迅速而无意识地产生,关于他人想法和感受的信念。
这种 "读心术 "系统的证据有多种来源,包括婴儿对周围人的快速理解。
卡卢瑟认为,我们对自己思想的了解也是通过这一系统实现的。
人类并没有发展出第二种内向型读心系统(内在感官),而是通过将外向型系统指向自身来获得自我认知。
由于该系统是外向型的,因此它只能获得感官输入,并必须仅从感官输入中得出结论。
由于它可以直接获取感官状态,我们对自身体验的了解就不具有解释性。
我们之所以比别人更了解自己的想法,只是因为我们有更多的感官数据可以利用--不仅是对自己言行的感知,还有我们的情绪反应、身体感觉(疼痛、肢体位置等)以及丰富的心理意象,包括源源不断的内心言语。
有确凿证据表明,心理意象与感知涉及相同的大脑机制,并像感知一样得到处理。卡卢瑟将这一理论称为 "解释性感觉-获取(ISA)理论",并列举了大量实验证据来支持这一理论。
ISA 理论有一些惊人的结果。其一是(除少数例外情况),我们没有有意识的思想,也不会做出有意识的决定。
因为,如果我们有,我们就会直接意识到它们,而不是通过解释。我们经历的有意识事件都是某种感觉状态,而我们认为的有意识思想,和决定其实是感觉图像,尤其是内心言语的片段。
这些图像可能表达了思想,但它们需要被解读。
另一个后果是,我们可能会对自己的信念产生由衷的误解。回到我关于种族刻板印象的问题。我猜你说你认为它们是错误的。
但如果 ISA 理论是正确的,你就不能确定自己是这么想的。研究表明,那些真诚地认为种族刻板印象是错误的人。
往往会在不注意自己正在做什么的时候,继续表现得好像种族刻板印象是真的一样。这种行为通常被认为是内隐偏见的表现,与个人的明确信念相冲突。
但是,ISA 理论提供了一个更简单的解释。人们认为刻板印象是真实的,但也认为承认这一点是不可接受的,因此说它们是假的。
此外,他们也会在内心对自己说这些话,并错误地把自己理解为相信这些话。他们是伪君子,但不是有意识的伪君子。也许我们都是。
如果我们的思想和决定都是无意识的,就像 ISA 理论所暗示的那样,那么道德哲学家就有很多工作要做了。
因为我们倾向于认为,人们不能为自己无意识的态度负责。接受 ISA 理论也许并不意味着放弃责任,但却意味着从根本上重新思考责任。
下一篇:可以带着猫咪去旅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