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旧著,聊博一乐)
久古
5月2日,中国足协给河南俱乐部开出5万元的罚单,原因是后者在第9轮中超联赛上半场结束后多名官员在过道内“骚扰比赛官员”;5月4日,中甲联赛第9轮广州队客场1-0战胜大连英博队,赛后客队门将霍深坪被主队球员王选宏推倒,引发了双方球员大规模冲突。
这个五一长假的两天之内,中超和中甲联赛两起引发外界广泛关注的事件。后者虽然有报道称,比赛监督在球员通道“严厉告知”冲突由广州队门将霍深坪造成。但事实上,不但整个事件极为复杂,甚至相关的处罚恐怕也需要足协后续详细了解之后才能得到结论。
在此不想再讨论这两件事的起因、过程、结果等细枝末节,只想就事件的本身谈几点个人的看法,希望能够引起管理部门的足够重视。
对河南俱乐部的处罚,原因看起来很简单,但球迷和部分媒体却另有看法。最简单的事实就是,有人认为,一些标准不同的判罚,导致河南队心态上的变化。根据《中国足球协会纪律准则》,比赛中(包括中场休息时在通道内)向比赛官员“讨要说法律”,确实属于“骚扰”,罚款在2万元以上。根据情节的轻重不同,还有可能进行从重处罚的可能。从足协的处罚公告来看,很显然河南俱乐部属于后者,5万块钱说少不少说多不多,应在规则范围之内。
我的意思是说,河南俱乐部这些实施“骚扰”行为的官员,压根就不应该犯此纸级错误。再大的委曲也必须承受,等到比赛结束之后,再在规定时间内提出申诉。事实上,裁委会后来评议该场比赛时,曾指出当值主裁判漏判了浙江队29号球员(张佳祺)一张黄牌、从而两黄变一红罚下场。
大连英博与广州队这场比赛,从相关报道来看,还有可能引发更多的争议,足协的处罚也将更为困难。但也有一种看法认为,霍深坪向主队球迷鞠躬谢场的行为,是不是就一定引爆这场冲突也值得讨论,当然更不是他被“推倒”的理由。至于他领到的一张黄牌,也被媒体解读为“挑衅球迷”,等等。
本文对此不作评议,还是想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
过去的9轮比赛,特别是前5轮,中甲、包括中乙联赛出现的罚单,明显比上赛季要多,更比中超联赛多得多。据不完全统计,2023赛季,中甲和中乙联赛领到的罚单只有10单,本赛季却猛增到18单。相对的,中超两个赛季均为3单。
这似乎说明了一个事实,管理部门的力度更多放在了中超联赛,“新8条”的出台多少也是一个佐证。或者说,中超俱乐部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很可能也做了更多有效的工作。便如果联赛级别越低,重视和管理力度越小,出现问题也就越多,这恐怕会成为一个恶性循环,最终会进一步损害整个中国足球的基石,这种现象更应该引发足协的深思。
裁判问题,这几年一起是外界重点关注和热议的话题。过去的几个赛季,坊间曾对此有过各种各样的说法,包括“山头”、“人情哨”、“抱团”等等,也包括把责任推给程序员。但一个事实就是,从来没有任何一名裁判员因这次足坛反腐受到公开处理。球迷不禁要问:难道裁判员真的没有人有有大的问题吗?为什么,对这支队伍如此讳莫如深?
比赛不仅仅是较量双方、甚至不仅仅是球迷的事情,还应该包括其他如有因素,当然也包括裁判员和比赛监督等等有关方。而所有参与人员,都必须秉持公正、公平原则。就像上述河南俱乐部这些“官员”,明知国资股东对本赛季的赛风赛纪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此前即便出现一些有疑问的判罚也没有提起过申诉。但这次却“明知故犯”,据称就是因为受到了“双标判罚”而忍无可忍。
如果,裁判员队伍的教育、管理更严格一些,比赛中尽可能少出现纸级的错误,比赛可能就更顺畅、严重的争议和冲突可能就更少一些。至少,出现问题后,球员和教练可能就不至少如此冲动。从这个意义来看,个人认为,加强对俱乐部、对球员和教练的管理之外,对裁判员的管理更有必要加强。只有所有人都更有职业道德,水涨船高之后,联赛水平才能更高。
上一篇:索罗斯是如何掀起亚洲金融风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