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的风俗传承中,有不少关于住房的讲究,比如说有一句俗语:“宁住扛轿屋,不住露星房”。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扛轿屋和露星房又是何方神圣呢?为了理解这个俗语,我们需要先了解古代老祖宗在选址建房时的讲究。
古代老祖宗在选址建房时,考虑到几个关键因素。首先,他们追求“坐北朝南”,因为在北半球,这样的建筑能够最大程度地接受光照,同时迎接暖和的南风,避开寒冷的北风。其次,他们注重“藏风纳气”,即要有良好的通风。不能让宅子里的空气变得沉闷,同时也要避免外界的风伤害家中的居民。这其中有很多微妙的讲究。第三,老祖宗看重的是“吉利”,选择住宅时不仅追求舒适,还追求吉祥。老祖宗选择住宅方位的方式已经成为各地民间风俗的一部分,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最后,他们还注重美观,这是随着物质条件丰富而逐渐产生的追求。在未开化时期,人们选择居住的首要考虑是安全、舒适,以及距离生产物资的距离。
了解了老祖宗在择居时的要求,我们再来解读“宁住扛轿屋,不住露星房”这句俗语,或许就能理解老祖宗为何有这样的说法。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什么是“扛轿屋”。在过去,人们出行的工具之一是轿子,其特点是有两个长长的杆子,用来抬起轿子。所谓扛轿屋,指的是主屋前后的两侧过于长,使得正房看起来像被抬起的轿子。接着,我们来了解一下“露星房”,这并非指没有屋顶,能够看到星星的房屋,而是因为四周的窗户太多,导致几乎到处都能看到星星。
知道了“扛轿屋”和“露星房”的含义,再加上之前我们讨论的老祖宗建房的规矩,就不难理解为何他们忌讳扛轿屋和露星房了。首先,扛轿屋的规格违反了老祖宗建房“藏风纳气”的原则。长长的两侧不仅没有起到任何保护作用,还会导致穿堂风的存在。其次,露星房因为窗户太多,一方面失去了美观,另一方面也因窗户过多而导致室内空气流动混乱,只能通风而不能聚气。
那么,为什么人们更愿意住在扛轿屋而不是露星房呢?其实很简单,无论是扛轿屋还是露星房,都违背了老祖宗选择住宅的规矩。但是,扛轿屋可以通过树立屏风、修建照壁等方式来改变,而露星房不同,窗户在家中的重要性仅次于门,关系到家中的通风、采光等,所以不容易改变,即便想要改变也十分困难。因此,人们才会有“宁住扛轿屋,不住露星房”的说法。
上一篇:蚌埠,为啥还这么火?
下一篇:怎么提高商超试吃转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