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青平
近日,一起赛力斯问界(AITO)M7汽车发生的交通事故在互联网上及行业中引发热议。
4月26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爆料称,其家人驾驶的一辆问界M7在山西运城的高速公路上发生追尾事故后前机舱起火,车上3人不幸遇难,并质疑:问界M7宣传的AEB自动紧急制动、GAEB异型障碍物自动紧急制动等技术在事故发生时没有发挥作用。此外,有传现场视频显示,事故发生后,现场有多名好心人士参与救援,试图用硬物撞破车窗,将车内人员救出,问界M7也因此被质疑事故后存在车门无法打开的安全隐患。在事故发生后,这两个安全方面的质疑与问界的宣传内容形成了鲜明对比。
首先是AEB自动紧急制动等技术是否发挥作用的问题。
4月28日中午,AITO汽车在公告中表示,事发车型是入门非智驾版,未搭载华为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而是使用的博世方案。而随后,博世发布《关于山西运城交通事故声明》称,博世关注到近期在山西运城发生的交通事故,经调查,涉事车辆没有搭载博世智驾系统(含AEB)。对博世的声明问界方面未再回应。
那么这辆车究竟搭载了什么品牌的驾驶辅助系统?虽然华为和博世之间互不承认,但无论“锅”谁来背,问界品牌及生产商塞力斯要对旗下产品的安全性能负责。何况,不购买高端车型,就不能保障安全了吗?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不久前,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董事长、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主任余承东与行业友商关于AEB技术的隔空“嘴仗”也曾一度引发热议,#余承东炮轰车企一把手不懂AEB#的话题登上热搜,紧接着#小鹏发布科普回应余承东炮轰#的话题同样登上热搜。
其次,碰撞后车门无法打开的问题。
公开资料显示,2024年1月底,工信部就《乘用车后碰撞安全要求》等四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提到,在碰撞试验过程中,车门(不包含后背门)不应开启。碰撞试验后,车门应处于解锁状态。碰撞试验后,不使用工具,每排座位的车门(若有门),至少有一个门能打开,使乘员能正常进出。
此次事故后车门未能被打开的原因虽然有待官方进一步调查,也不排除是发生碰撞后车门变形或者其他因素导致车门未能打开。但在4月28日,AITO问界客服却回应称,大部分车辆无自动解锁功能,这起事故中司乘已失去意识,无法从车内打开车门。不管是否是隐形门把手,外部施救只能砸车窗,而问界M7车主手册里清楚地写着碰撞后自动解锁。
无论这两个问题最终在技术层面上获得怎样的解答,但这起事故真正值得讨论的问题却不止于技术层面。
对汽车的消费者来说,科技、智能等都是汽车核心使用价值“锦上添花”的增量,而安全则是永恒不变的第一需求。安全的要求没有任何弹性,不应当随着价格的变化压缩安全的空间,无论消费者花多少钱买车,无论买的车型是否高端版本,是否有“遥遥领先”的配置,都应当保障安全“不缩水”。
任何一辆车的安全,都不应该被“型号”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