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混合低批量时代,电子结构验证正在把目光转向 3D 打印材料
创始人
2025-11-24 09:37:42
0

过去十年,电子产品的进化路径都指向相同方向——更小、更轻、更薄、更复杂。消费者看见的是“更漂亮的外观、更高的屏占比、更紧凑的内部布局”;工程师看到的却是另一个层面:结构空间不断压缩,固定方式不断变化,装配容差越来越紧,结构功能的边界越来越多地被推到极限。

这类变化在行业公开趋势报告中被不断提起:电子制造正从“高量、标准化”转向“高混合、低批量”。一支电子结构工程团队可能一年内要处理数十款机型、数百个子 SKU、无数次结构微调,而每一次都意味着新的验证、新的试产、新的风险。

在这样的背景下,过去习以为常的结构验证方式开始显得不再那么匹配。以往,从一个卡扣到一个内部支架,从一个小型装配件到一个轻量化壳体,“做一个看看”往往意味着外协排队、等待加工、再改图、再等下一轮的外协。这曾经是合理的成本,现在却成了时间瓶颈。工程节奏变快,而结构制造方式并没有随之改变。

结构验证为什么突然变得这么难?

电子结构件的复杂性近几年几乎是成倍增加的。你可以从每一次的拆机里清晰看到:内部固定不再依赖大面积平整面,而是由数量众多的小型结构件支撑——微型卡扣、薄壁壳体、应力分散槽、阶梯式支撑柱、柔性缓冲结构、保护肋、连接器附近的压力释放设计等等。

这些结构的几乎每一项,都对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韧性要高、疲劳要好、薄壁不能脆、能吸冲击、插拔次数要撑得住、温度变化不能导致性能衰减。与此同时,这些结构并不会以“几千件、几万件”这样的量级出现,更多时候是在 EVT、DVT 阶段,以几十件、上百件的规模被频繁迭代。

模具在大规模量产时仍然是不可替代的,但在微量级、高变化、短周期的结构验证阶段,它的效率和灵活性正被现实一点点削弱。

工程师们需要一种方式,让结构验证不再成为瓶颈;而这种方式,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 能快——因为迭代本身就是时间敏感的
  • 能准——因为是工程验证,而不是玩具模型
  • 能稳——因为小批量也要可靠交付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需求清单,而是对制造方式本身的重新审视。

3D 打印在电子行业“重新变得有意义”的根本原因

3D 打印在电子行业并非新鲜事物,但它长期停留在一个尴尬的位置:能做模型,但模型不是结构;能做外形,但外形不是功能。

然而,当结构复杂性上升、小批量成为常态、验证节奏被压缩的同时,3D 打印的价值发生了质变,而且这种变化不是因为“打印机先进”,而是因为“电子行业本身在变化”。当结构变得更像“低批量、高复杂度”的组合时,3D 打印的制造逻辑第一次与电子结构的节奏完全吻合:

  • 不依赖模具
  • 可以容纳复杂内部结构
  • 小批量成本友好
  • 迭代间隔可以以天为单位计算

于是,工程师们终于得以重新关注 3D 打印,但这一次关注的核心不是“能不能打印”,而是:“打印出来能不能真正用于工程验证”。这就触及材料的核心差异。

PA12 的优势、与它在电子结构中的“隐性瓶颈”

粉末打印材料中,PA12(尼龙 12)长期占据主流位置,它确实解决了许多电子结构的验证需求:轻量壳体、小支架、卡扣、导向结构、保护件……这些都是它最擅长的。

但当结构难度上升后,PA12 的瓶颈也逐渐暴露:

  • 薄壁件在应力集中过程中容易脆裂
  • 卡扣在多次插拔后疲劳衰减明显
  • 复杂结构的抗冲击性不足
  • 低温环境下性能下降
  • 高频迭代下的稳定性欠佳

PA12 是典型的“足以做样件,但不总能撑住工程要求”的材料。而电子结构如今正在跨向一个对材料要求更高的阶段。

此时,一个新的材料被正式推至行业台前:PA11

在工程团队逐渐意识到 PA12 的边界后,一个更现实的问题开始浮现:如果电子行业想要让 3D 打印真正进入结构验证阶段,谁来提供足够稳定、足够工程化的材料体系?

3D 打印的材料并不是“买来就能用”。要支撑结构负载、疲劳、冲击、薄壁等这些真实工程工况,材料必须在设备、工艺窗口、后处理体系中被充分验证过,而不是停留在实验室层面的可打印性。

在这件事上,不同厂商之间的差距非常明显。电子行业过去更多与 CNC、注塑、模具打交道,对增材制造生态并不熟悉,但在全球工业级 3D 打印领域,有一家厂商长期专注于把材料做成“工程可用”的形态,而不是“模型可打印”的形态——那就是 Stratasys。

虽然对电子行业而言,这个名字不如传统加工工艺熟悉,但在航空、汽车、医疗器械等对结构可用性要求极高的行业里,Stratasys 的设备平台和材料体系承担着大量实打实的工程任务。这些应用场景要求材料不仅能成型,还必须在尺寸、力学、环境一致性上保持稳定,这也让 Stratasys 在工业级增材制造中形成了独特的路线:设备、材料与工艺必须以“制造能力”而不是“模型能力”为起点来设计。

在粉末床熔融(SAF)技术方向,这条路线尤为明显:材料不是“随便能烧结的粉末”就能进入平台,而是必须经过长期的工艺窗口验证、质量一致性验证和后处理标准化流程,最终才能被纳入工业级材料列表。

也正是在这样的体系下,PA11 进入了电子行业的视野。它不是从实验室直接走向市场,也不是作为一项“补充材料”被放到货架上,而是作为 Stratasys 全新研发,并已经验证过、具备工程使用条件的材料,正式被纳入 SAF 的工业级制造体系。

PA11材料的核心优势

01 100%生物基材料,环保可再生

PA11的原料源自可再生蓖麻籽,通过发酵、聚合等工艺形成线性聚酰胺链,从源头上规避了石油资源波动带来的供应链风险,同时作为一种可生物降解的环保材料,其降解产物对环境友好,使其具备更低的碳足迹和更优的环保特性。

02 天然生物相容性,安全可靠

PA11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符合ISO 10993标准),对人体组织无刺激,可消毒性良好,可以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包括手术导板、矫正器、假肢衬垫等康复器械,以及医用导管、药物输送系统和可消毒设备部件等,有效提升医疗设备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03 机械性强,应用适应性广泛

PA11具有出色的延展性、抗冲击性能、高耐磨性和耐化学性,可以承受各种外部压力、冲击和化学物品的侵蚀,可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中使用。适用于活动铰链、齿轮等动态摩擦部件,是电子类壳体件、矫形鞋垫、塑料齿轮、抗冲击件等终端零件的理想选择

04熔点高、耐低温性强

PA11材料熔点高达185℃,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在低温环境(-30℃)下仍有极好的耐冲击性。是一种理想的能源管道材料,用于制造管道、阀门、连接器、汽车零部件等,能够有效提升汽车的安全性和性能。

从材料走向制造:PA11 在电子行业的真正落地路径

PA11 能否在电子工程中真正发挥作用,并不取决于材料本身,而取决于它能否以稳定、可重复的方式进入实际验证流程。材料需要平台支撑,平台还需要落地链路来完成最后一公里。

近期Stratasys宣布与未来工场合作。前者提供成熟的 SAF 工业平台与经过验证的材料体系,后者则补上了电子行业最关心但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环:本地化的工程制造能力。在结构设计优化、打印参数调校、后处理一致性以及小批量柔性制造方面,未来工场具备体系化能力,让材料从“可打印”走向“可交付”,让平台从“能成形”走向“能用于工程验证”。

对于需要处理高复杂度结构、小批量试产和高频迭代的电子行业而言,这种组合意味着一种新的可能:材料不再停留在实验室性能表上,而是可以作为稳定、可重复的结构验证手段,被直接纳入研发节奏之中。

电子产品的结构正在变得越来越难做,但验证方式不必停留在过去。随着 PA11 的引入,以及 Stratasys SAF 平台与未来工场的协同体系逐步成熟,电子结构工程正在获得一个更贴合当下节奏的解决路径。对于正面临薄壁脆裂、卡扣疲劳、极限结构微调或小批量验证压力的团队而言,这不仅是一种新材料,而是结构验证方式的拓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朗达锂电池取得UPS不间断电源...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江门市朗达锂电池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UPS不间断电源的散热箱”的专利,...
雄韬电源取得一种CCS集成结构...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CCS集成结构及UPS电池”...
锂电标准化工作组回应移动电源新... 今日(11月25日)市场热议的《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新规》)显示,与旧标...
11月25日国证环保(3993... 证券之星消息,11月25日,国证环保(399358)指数报收于5457.01点,涨1.0%,成交72...
11月25日帮扶100(980... 证券之星消息,11月25日,帮扶100(980065)指数报收于2118.04点,涨0.81%,成交...
【投融资动态】泽塔电源A轮融资...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于11月20日公布的信息整理,深圳市泽塔电源系统有限公司A轮融资,融资...
联合电源取得一种便于拆卸的电源...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深圳市联合电源技术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便于拆卸的电源插框”的专利,授权...
亚冠对决!蓉城1-1广岛,教练... 在2023年11月25日的亚冠精英联赛东亚区第5轮中,成都蓉城在主场迎战广岛三箭。经过90分钟的激烈...
11月25日湾创100(980... 证券之星消息,11月25日,湾创100(980001)指数报收于1480.27点,涨1.0%,成交1...
新光光电(688011.SH)... 格隆汇11月25日丨新光光电(688011.SH)公布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本激励计划拟向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