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反映噪音问题,当天就解决了,人大代表履职真高效!”平顶山市新华区湛河北路街道居民李先生看着楼下加装隔音门窗的酒吧,忍不住为区人大代表王朝旺点赞。今年以来,随着新华区人大常委会紧扣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部署,创新“12345”工作体系的推出,这样的情景已经成为基层群众解决问题的常态。
而“12345”工作体系的不断完善,更有力推动人大代表嵌入式融入治理全场景,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实干破解难题,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一个核心主题 代表化身治理主力军
平顶山市新华区人大以“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为核心,通过搭平台、建机制、创载体,将代表履职嵌入矛盾调解、社区治理、民生服务等场景。全区各级人大代表化身“治理参与者”“需求响应者”,累计走访群众1.1万余人次,化解纠纷320余起,推动解决民生实事180余件。

焦店镇刘沟村供水管网改造中,区人大代表刘中堂在老井旁、苹果树下设“井畔苹议”角,用家常话打消40余户村民顾虑;中兴路街道矿教委家属院电梯停摆半年,辛亚非、段玲等代表分头对接部门、联系施工队,半个月就让电梯重新运行,一件件实事让人大声音响彻治理“最后一米”。
线上线下两个通道 搭建民意直达快车道
“以前找代表难,现在楼下就能说事儿!”矿工路街道居民张大爷的感慨,源于新华区全覆盖的履职平台。线下,10个基层代表联络站、4个行业型联络站规范提升,12个专业联络组和工作室筹备组建,三级代表“编组进站入格”,把议事平台搬到群众家门口。中兴路街道外贸局家属院物业费纠纷现场,袁占芳、程雷代表用“唠家常+讲法律”定自治规矩;西高皇街道代表结对网格,张贴40余块公示牌,走进“新华益站”收集户外劳动者需求,现场解决问题56件。


线上,代表“编号赋码”实现“码上提、马上办”,履职平台实时记录走访、办理情况。李先生扫码反映酒吧噪音后,王朝旺当天联合网格长上门,用法律讲责任、以共情解僵局,迅速推动问题解决。6月以来,湛河北路街道代表通过线上平台接收诉求280余条,办结率98%,扫码率达96%,治理效能提升30%以上。
三项机制护航 民生诉求落地有声
“群众诉求不能只记录,得盯着办出成效!”新华区人大建立“采集—交办—督办”全链条机制,让每份诉求都掷地有声。多渠道采集环节,履职平台与高效能治理智慧平台、12345热线对接,西高皇街道代表梳理“驿站安全”“巡查效率”等热点问题210余项,办结率达95%;分级交办时,社区街道能解决的即时处理,丰源路商贸南院路灯不亮,陈晓会代表24小时内协调修好,需区直部门解决的37件诉求跟踪督办,12件民生要事纳入常委会年度督办;刚性督办中,“领导领衔+委室具体”督办,开展“代表约见”“专题询问”5场,满意度测评4次,建议办成率从82%提升至93%。
四项活动深化 履职精准对接需求
新华区以“四进”活动推动代表直通基层末梢。“代表进专业组”聚焦痛点,6个专业小组整合“代表+部门+专家”力量,养老服务组推动新增6个社区养老中心、120户适老化改造;“代表进联络站”面对面听民意,每季度集中活动、每周接待群众,累计接待1200余人次,解决“企业用工难”等问题68件;“代表进工作室”树品牌,李秋英工作室以“代表+法律顾问+民警”模式,化解纠纷39件,推动8号楼加装电梯落地;“代表进微网格”定格定责,刘中堂宣讲政策、陈晓会应急响应、李秋英每日巡逻,累计完成网格实事180余件,成为治理“移动探头”。
五项保障发力 履职长效化推进
新华区通过“组织、协调、示范、管理、宣传”五项措施筑牢保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解决问题28个,确保与区委部署同频;多方联动聚合力,形成“人大统筹、部门协同、基层落实”格局;常委会成员带头履职60余场,李秋英、刘中堂等典型引领,宣讲政策32场;制定履职评价办法,季度评价、年底述职评议,倒逼代表主动作为;公众号专栏宣传典型事迹16篇,媒体报道成效28次,营造共治氛围。
如今的新华区,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乡村发展有活力、群众诉求快响应,人大代表用嵌入式履职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下一步,新华区人大将深化“12345”工作体系,让履职更精准、联系更紧密、治理更高效,为基层高效能治理注入更多人大力量。(郑鹤凌 乔红涛 李腾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