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13日,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对外透露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消息,表示荷兰的贸易代表团将在不久的将来前往中国,与中国方面进行会谈。至于这次访问的具体内容和目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主要与荷兰近期半导体行业的动荡以及与中国的贸易受阻有很大关系。

大约一个月前,荷兰政府针对安世中国采取了强硬措施。当时,受到全球关税风暴和一系列经济调整的影响,荷兰政府突然宣布将安世中国的管理层调整,并决定撤回中方代表,派遣本国人员参与高层管理,甚至架空了中国的管理地位,稀释了中方的股份比例。尽管中国在安世的股份占比高,且有一定的管理权,但荷兰政府的这一举动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安世中国方面立即对荷兰政府表示抗议,并要求相关司法部门调查此事,澄清事实,还安世中国一个公道。

然而,荷兰政府和荷兰司法体系本就密切相关,双方的合作早已形成了一种共谋关系,因此这种行为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半导体行业与高端制造业息息相关,高新技术产品的应用离不开半导体的支持,荷兰政府显然有能力通过控制半导体供应来施压中国。然而,中国并非没有反击的空间。在荷兰频频采取不利措施的情况下,他们决定对中国采取芯片断供的政策。虽然中国已经有了自主研发的芯片技术,但在某些市场领域,仍然无法完全替代国外的进口产品,导致中国在某些领域面临开天窗的困境。不过,中国拥有强大的外交资源,尽管失去荷兰的供应,但依然可以寻找到其他的替代选择。值得注意的是,欧洲国家本身并非一体,在荷兰经济因其错误决策受到损失后,其他欧洲国家迅速抓住了这一机会,试图分食荷兰失去的市场份额。

一些欧洲车企在这时也开始发力,他们并没有像美国一样跟随封锁中国市场,反而看到荷兰的做法带来了负面影响,悄然开辟了一个晶圆运输的秘密通道。这条通道给一些受到西方大背景制约的欧洲国家带来了希望,尽管他们有选择的余地,仍然不愿意放弃中国市场,毕竟30%左右的市场份额实在是太具有吸引力了。到了11月15日,安世半导体的风波进一步升级,荷兰方面将更多责任推给了中国团队,指责中国的库存管理出现了严重问题,无法通过审计,因此他们决定撤换中国的管理团队,称此举是为了保护品牌形象。这种贼喊捉贼的做法,让人不禁感到讽刺。

阿斯麦的CEO富凯似乎也看不下去,公开表示,在荷兰与中国的关系问题上,双方应该尽早进行沟通,以避免局势进一步升级。但如今局势已经恶化,沟通似乎变得遥不可及。荷兰的代表团早前已计划好访华的行程,但如今这一行程变得扑朔迷离,未来两国关系如何发展,可能还需要时间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