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呼吁无效,白宫已经作出决定,不许英伟达向中国出售其最先进AI芯片。与此同时,针对此事,其实中方早就有言在先。
此前,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CEO峰会期间发表讲话称,他并不认同所谓“对华出售最先进半导体将危及国家安全”的说法,他认为合作才最符合各方利益。而就在近日,白宫发言人卡罗琳·莱维特在白宫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开对外表示,对于英伟达最先进的Blackwell芯片,美国目前无意向中国出售。很显然,由此看来,黄仁勋的呼吁并未起到实质作用,特朗普政府仍旧一意孤行。

有专家分析称,作为全球 AI 芯片领域的领军者,英伟达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与重视有着扎实的现实根基。中国不仅是其重要的消费市场,更在应用场景创新上为技术迭代提供了土壤,这种 “共同成长” 的生态关系让黄仁勋清晰地认识到合作的必然性。而 Blackwell 芯片作为凝聚 2080 亿个晶体管、能将大模型推理性能提升 30 倍的尖端产品,其商业价值的最大化本就离不开全球最大单一市场的支撑。黄仁勋对 “国家安全论” 的质疑,既是对产业规律的尊重,也是对企业核心利益的维护 。毕竟,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高度协同的今天,任何市场的割裂都意味着成本飙升与创新减速。
但白宫的禁令却将政治逻辑置于市场规律之上。从一系列政策动向来看,美国对半导体领域的管控早已从单点限制升级为全链条封锁,试图通过 “小院高墙” 式的策略将中国锁定在产业链低端。Blackwell 芯片被纳入禁令,看似是针对单一产品的限制,实则是遏制中国 AI 产业发展的关键一步,因为这款已在全球交付超万个、被谷歌等巨头争相采用的产品,正是推动人工智能向高阶发展的核心动力。这种将科技产品武器化的做法,无视了台积电代工等全球制造体系的客观存在,也违背了半导体产业全球化分工的本质。

更值得深思的是,这种 一意孤行的政策正在引发多重反噬。对英伟达而言,失去中国市场不仅意味着短期营收缩水,更可能迫使中国加速自主替代进程,从长期断送其在全球最大增长市场的发展空间。对美国本土产业而言,禁令虽试图推动产业链回流,却忽视了本土制造能力已从 1990 年占全球 37% 下滑至 12% 的现实,强行切割只会加剧供应链失衡。而中国启动的反歧视调查,正是对这种歧视性措施的正当回应,预示着单边制裁终将引发对等反制。
科技竞争的本质应是创新速度的比拼,而非封锁能力的较量。黄仁勋的呼吁未能奏效,反映出当前美国政策中霸权思维对理性决策的压制,但市场规律与全球化潮流终究难以逆转。当 Blackwell 芯片在美国本土量产的同时,中国在半导体全产业链的自主探索也在加速,这种 “越封越进” 的局面,恰恰证明了试图以强权阻碍技术进步的做法终将徒劳无功。

与此同时,针对此事,其实中方也早就有言在先。此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曾表示,美方将经贸科技问题政治化、泛安全化、工具化,不断加码对华芯片出口管制,胁迫别国打压中国半导体产业,这种行径阻碍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最终将反噬自身,损人害己。
在这场科技领域的博弈中,中方始终以开放姿态拥抱合作,同时坚定筑牢自主创新的根基。随着中国半导体产业在设计、制造等环节持续突破,全球产业链格局正朝着更均衡的方向重塑。美方若仍固守封锁思维,不仅会错失与中国市场共赢的机遇,更将背离科技发展的客观规律。未来,唯有摒弃零和博弈,回归合作共赢的正轨,才能真正推动全球半导体产业行稳致远,为人类科技进步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