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粒度电位仪是化学、材料科学及生物医药领域的关键分析工具,主要用于表征纳米级颗粒体系的粒径分布、Zeta电位及分子量等核心参数。其技术原理基于动态光散射(DLS)、电泳光散射(ELS)和静态光散射(SLS)三种核心光散射技术,通过检测颗粒布朗运动速度、电场迁移率及散射光强,实现亚纳米至微米级颗粒的精准分析。
该仪器测量范围覆盖0.3纳米至10微米,支持低至12微升的微量样品检测,并配备自动化程序控温功能(0-90℃)。其粒径分辨率达0.3纳米,Zeta电位检测无实际下限,电导率适应性为≤200mS/cm,最高支持40%w/v的浓缩体系。
纳米粒度电位仪的操作步骤:
一、准备工作
环境与仪器检查
确保仪器放置在平稳、无振动的台面上,并已通电预热至少30分钟以稳定激光光源。
检查样品池、进样管路是否清洁,无上次测量的残留物。
样品准备
稀释:根据样品浓度,用去离子水或适当的溶剂将样品稀释至合适的浓度(通常要求样品浓度在0.1-1%之间,避免浓度过高导致多重散射)。
分散:将样品溶液超声处理(如30-60秒)以确保颗粒均匀分散,无团聚。
二、测量操作
启动软件与设置
打开仪器配套的软件(如Zetasizer Software)。
在软件中选择测量类型(Size for粒径,Zeta for电位)。
设置测量参数,如温度(通常为25℃)、测量次数(一般为3次取平均值)、平衡时间等。
装样与测量
将处理好的样品溶液小心注入样品池中,注意不要产生气泡。
将样品池放入仪器的测量槽内,盖好盖子。
点击“Start”开始测量。仪器会自动进行平衡、测量,并显示实时数据。
数据记录与分析
测量结束后,软件会自动生成粒径分布图(如强度、数量、体积分布)或Zeta电位值。
记录关键数据,如平均粒径(D或D)、多分散系数(PDI)、Zeta电位(mV)等。
三、结束与清洁
结束测量
测量完成后,取出样品池,倒掉废液。
清洁仪器
用去离子水冲洗样品池和进样管路,确保下次测量的准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