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ews10月23日消息,据芯东西报道,9月29日,湖北武汉智能感知芯片公司聚芯微正式递表港交所。
聚芯微成立于2016年1月,致力于通过高性能数模混合信号芯片与优化算法的深度融合,赋能智能设备实现精准感知、卓越影像与智能化升级,2024年获授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往绩记录期间累计出货量超过13亿颗。
OPPO广东移动、华为旗下哈勃科技、小米旗下小米长江、字节旗下量子跃动,均是聚芯微的股东,分别持股3.82%、3.66%、1.26%、1.13%。
根据灼识咨询,按2024年出货量计,聚芯微在全球光学传感器市场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11.2%;在全球智能音频功放市场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8.3%;在全球LRA驱动芯片市场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4.1%;在全球3D ToF图像传感器市场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1.6%;在3D iToF图像传感器企业中位居全球第三、中国大陆第一,市场份额达8.4%。
聚芯微是全球第七大智能影像芯片公司,也是中国大陆最大的智能影像芯片公司,2024年的市场份额为1.2%。
聚芯微的技术围绕智能感知、机器视觉、影像技术三大核心领域,为机器人、物联网、移动智能设备、数字孪生、汽车电子等高增长场景提供驱动力,显著提升交互效率与影像体验。
在今年6月D+轮融资后,聚芯微估值为53亿元。
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1-6月,聚芯微收入分别为1.27亿元、2.42亿元、6.67亿元、4.0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37亿元、-1.10亿元、0.10亿元、0.21亿元,研发费用分别为1.00亿元、0.82亿元、0.77亿元、0.35亿元。
同期,其毛利率分别为27.6%、23.6%、23.4%、23.3%。
2023年,该公司振动感知、机器视觉产品、影像技术产品录得毛损,主要归因于振动感知、机器视觉产品及影像技术产品分别确认100万元、140万元、380万元的存货拨备,导致销售成本上升。
2025年上半年,智能感知产品、机器视觉产品、影像技术产品分别贡献了聚芯微78.7%、13.5%、7.8%的收入。
其综合财务状况表概要如下:
现金流如下:
聚芯微已在光学感知解决方案领域开发光线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多合一光学传感器;在智能音频解决方案领域开发智能音频功放;在振动感知解决方案领域开发LRA驱动芯片及控制算法。
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聚芯微的光学感知产品、智能音频功放、LRA驱动芯片产品,于往绩记录期间累计出货量分别约4.95亿颗、7.65亿颗、0.40亿颗。
截至2025年6月30日,聚芯微的研发团队由175名经验丰富的专家级工程师组成,其中超过60%拥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超过25%拥有超过五年的丰富产业经验。
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1-6月,该公司分别售出1.06亿件、2.12亿件、6.49亿件、3.94亿件产品。
其出货量由截至2024年7月31日止7个月的约3亿件,大幅增加至截至2025年7月31日止7个月的4.69亿件。
聚芯微由刘德珩、孔繁晓、詹万幸在2016年1月联合创办。
刘德珩今年41岁,担任聚芯微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兼行政总裁,在半导体行业拥有丰富经验。
创办聚芯微前,他曾担任荷兰光刻机巨头ASML的高级应用工程师、荷兰半导体制造和设计公司NXP Semiconductors Netherlands B.V.的高级国际产品经理。
刘德珩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信息工程专业,硕士毕业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专业,亦曾于2006年及2008年分别为日本东北大学及美国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的交换生及访问学者。
孔繁晓今年40岁,担任聚芯微执行董事、副总经理兼营销总监,在半导体投资及科技产品营销方面拥有丰富经验。
加入聚芯微前,他曾担任Huawei Technologies Düsseldorf GmbH(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的产品经理、Universal Electronics B.V.(纳斯达克上市公司Universal Electronics Inc. 的全资附属公司)的应用工程师、远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现称远东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为远东宏信有限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的电子信息部门项目经理。
孔繁晓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专业,硕士毕业于比利时的荷语天主教鲁汶大学电气工程专业。
詹万幸今年41岁,担任聚芯微执行董事、总经理、营运总监兼董事会秘书。
他本科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硕士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讯号处理硕士、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管理工程专业,在加入聚芯微前曾担任科技公司易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策划管理工程师。
聚芯微主要附属公司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