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半导体事件:一场现代版的"海盗式"商业掠夺
当荷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冻结安世半导体全球资产时,这个曾经以海上马车夫闻名世界的国家,再次露出了其海盗祖先的獠牙。这场看似商业纠纷的背后,实则是西方世界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又一次围猎,其手段之粗暴、吃相之难看,令人瞠目结舌。
一、历史重演:从默克分家到安世劫案
1917年,美国以"敌产"名义没收德国默克在美资产,造就了今日的默沙东与德国默克分庭抗礼的局面。百年后的今天,荷兰政府如法炮制,却玩出了更卑劣的花样——他们竟敢对一家100%中资控股的企业下手!这已不是简单的商业纠纷,而是赤裸裸的政府抢劫。
更讽刺的是,荷兰看守政府这个"临时工",竟敢在败选后搞出如此惊天大案。这让人想起17世纪荷兰殖民者在台湾的伎俩:先假意借用"两张牛皮"大小的土地,转头就把牛皮剪成细条圈占整个岛屿。看来,抢劫的基因确实深植于这个国家的骨髓。
二、强盗逻辑下的荒唐闹剧
安世半导体70%的封装产能在中国东莞,中国市场贡献过半营收,荷兰总部不过是个挂着"销售公司"牌子的空壳。当荷兰政府冻结资产时,恐怕忘了最基本的商业常识:没有中国工厂的供货,他们的"战利品"将变成一堆无法兑现的合同违约单。
三、中国反击: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中国政府的反制堪称教科书级别:先是禁止安世中国出口产品,接着中国子公司宣布事实独立。东莞工厂立即调整产能,让那些以为抢到"下金蛋的鹅"的强盗们突然发现——鹅的饲料供应被切断了!
这出大戏最精彩的转折在于:当荷兰总部试图切断中国员工的系统权限时,中国团队直接架起了本土化运营体系。那些在跨国公司浸淫多年的"洋高管"们恐怕从未想过,被他们视为"代工厂"的中国团队,竟能在顷刻间完成"去殖民化"。
四、技术霸权背后的纸牌屋
所谓"车规认证"的神话正在被中国打破。这个被德国老牌企业把持的"行业圣杯",本质上不过是旧时代的技术壁垒。当全球缺芯时,认证周期能从4年缩至1年;当中国车企开始自主研发时,这些"金科玉律"突然变得可以变通——原来皇帝的新装早就该被揭穿。
五、生死博弈没有中间路线
某些人幻想"和平分家"的方案简直天真得可笑。今日若对荷兰妥协,明日所有出海中企都会成为待宰羔羊。看看李嘉诚当年的选择:当悍匪张子强绑架其子时,他宁可支付十亿赎金也不妥协,因为他深知——示弱一次就意味着全家永无宁日。
现在的选择很简单:要么让荷兰政府连本带利吐出赃物,要么让安世这颗明珠玉石俱焚。没有第三条路可走,也不应该有!当我们没收联合利华在华资产时,希望那些还在做梦的西方政客能记起:21世纪的中国,早已不是任人宰割的清朝。
这场博弈终将证明:在全球化时代,谁掌握实体制造能力,谁就握有终极话语权。荷兰人抢走的不过是一纸空文,而中国握着的,才是真正点石成金的手指。待到东风压倒西风时,且看这些海盗后裔们,还能到何处寻找新的大陆来掠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