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0月开始,中国对美国的反制措施效果显著,几乎立刻就显现了影响。不到半个月,美国船只便开始交纳“港口税”,而美国的两大芯片巨头——美光和英伟达,也开始遭遇困境。
美国航运业首当其冲
首先受到影响的是美国的航运业。根据港媒《南华早报》报道,就在昨天,美国美森航运公司的一艘集装箱货船因特朗普的错误决策,被中国港口征收了约446万元的税费。此事件让美国公司感到恐慌,主要有两大原因:
1. 中国反制的效率超出预期
美国习惯了特朗普那种“拍脑袋”的决策方式,而在美国的政治体系中,由于党派之间的严重分裂,特朗普的很多决策虽然能短期内强行推进,但长远来看会面临民主党在国会和司法系统的挑战。例如,今年4月,特朗普单方面推行的一轮对外关税,就被美国上诉法院认定为非法。尽管“非法”的裁定并不意味着立即停止,但这一判决无疑给特朗普的未来谈判带来了很大压力。
2. 中国反制的力度和规模让美国吃不消
特朗普决定对中国船只征收“港口税”,想通过打击中国的全球领先的船舶制造和运营,迫使中国屈服。然而,特朗普忽视了一个重要事实——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船舶制造商,还是全球最大的港口运营方。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船只的停靠量将接近8.6万次,但符合美国收费标准的仅为254次。这意味着,中国的港口在全球的吞吐量和船舶停靠次数远远超过美国,这让美国企业难以承受这一政策带来的压力。
芯片行业的困境
除了航运业,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实施的政策也让美国的芯片产业陷入困境。美光科技和英伟达两家芯片巨头都在中国市场遭遇困难。路透社报道称,美光科技计划退出在中国的数据中心服务器芯片业务。原本中国市场有可能成为美光的重要增长点,但现在,这一市场机会彻底失去了。
与此同时,英伟达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日前,英伟达的CEO黄仁勋在一次科技论坛上公开表示,由于美国政府的管制措施,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市占率从原本的95%降到了零。他呼吁特朗普重新思考这一政策,避免做出损人不利己的决策。
中国的反制立场
尽管中国不常像美国那样在全球范围内挥舞制裁大棒,但中国也绝不会让任何国家轻视和欺负。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所说:“如果要打,奉陪到底;如果要谈,大门敞开!”这表明,中国在面对挑战时,既有坚定的反制决心,也愿意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对话。
总结
特朗普政府的这波对华政策,虽然短期内可能给美国一些企业带来一定的收益,但长期来看,尤其是在航运和芯片行业,已经开始显现出严重的反作用。中国的反制措施精准且迅速,让美国在一些关键领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未来,特朗普政府和美国的“好日子”恐怕已经远去,接下来的形势将更加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