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和9月10日,48小时内,中美防长、外长分别进行了视频通话,两场通话,时间和内容都很特别,中方在通话中明确划下了两条“红线”,不准逾越。
中美两国为何在短时间内进行密集的沟通?中方划下了哪两条“红线”?这些交流意味着什么?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好好探讨。
中美高层为何会选择此时通话?
前段时间,中美关系不太平,尤其实在涉台、涉南海问题上,双方矛盾加剧,所以这次的沟通时间很关键,中国刚刚举行了九三阅兵,而美国似乎也在转变对华策略。
美防长赫格赛思和国务卿鲁比奥在这次的通话中都相对克制,特别是赫格赛思,之前美国可是一直强调要对中方保持“警惕”,但这次他却说希望能够避免冲突,保持“战略优势”,分析认为,美国显然是已经意识到,现在单纯的对华强硬政策已经不好使了,并且可能会造成不好的后果,所以现在美方更倾向于转向对话和沟通。
而中方在这两次的通话中,再次强调了自己的底线,特别是在台海、南海问题上,中方明确笔试,绝不允许美国在这些问题上越界。
表面上看,这次的通话是为了缓解两国这段时间来的紧张局势,但实则背后都有各自的利益,接下来,具体看看中方在这次对话中划出的两条“红线”。
中方明确划定的两条“红线”是什么?
在与美防长赫格赛思的通话中,中国防长董军给美国划定了两条不容逾越的“红线”:
这两条线捍卫的是中方的核心利益,尤其是台海、南海这些敏感区域,若是美国继续在这些问题上做出挑衅,中方关系可能会再度紧张。
美方是否会认真对待中国的警告?
此前,美国对华态度一直都比较强硬,甚至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挑衅和制裁,但这段时间来,美国的语气明显变得克制了,赫格赛思一直强调不寻求冲突,鲁比奥也在讲话中继续强调美方的“建设性”态度,表面上看,美国承诺愿意进行“建设性对话”,但美国是否能真的放弃过去的强硬政策?是不是真的能认真对待中方划下的红线,仍然有待观察。
未来的中美关系:会如何发展?
随着中美高层的沟通逐渐变多,中美两国的关系也会迎来新的专机,虽然在一些问题上,双方仍在存在分歧,但更多的对话和沟通,能有效避免许多矛盾,而未来,中美是否能持续交流,从而推动两国关系朝着更加稳定、合作的方向发展,仍然是全球关注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