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做了一个让整个日本政坛炸锅的决定——接受中国外长的邀请,飞往北京参加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受邀参加中国抗战胜利阅兵)
1、亲儿子反对也没用,日本前首相出席中国阅兵
这位前首相可不是轻轻松松拎着行李就出发的。他背上压着的,是来自各方的质疑和反对声浪,其中最刺耳的反对声竟然来自他最亲近的人——亲生儿子鸠山纪一郎。
49岁的纪一郎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发文,用近乎恳求的语气劝阻父亲:"我请求父亲取消出席。"这条推文获得了惊人的9.4万个点赞,足见日本国内的情绪有多强烈。
更让人玩味的是,鸠山所在的国民民主党内部也出现了反对声音。党魁玉木雄一郎直言不讳地说,鸠山此行"出于国家利益应该取消",甚至暗示这位前首相正在"被中国利用"。这种来自党内的压力,在注重集体意识的日本政坛可谓相当罕见。
(日本政坛对鸠山访华表示不满,认为他可能触犯法律)
日本媒体的反应更是激烈,直接把阅兵称为"抗日活动",批评鸠山一贯"奉承中国"。更有甚者,一些极端言论竟然声称鸠山可能触犯"煽动侵略罪"——这可是能判死刑的重罪。这种上纲上线的指控,折射出日本右翼势力对中日关系正常化的深深恐惧。
2、日本需要更多的“鸠山”
日本政界和媒体对这场阅兵式的反应,简直像一面照妖镜,照出了某些人内心最深的焦虑。他们一口咬定这是中国在"羞辱日本",却完全忽略了阅兵式背后的真正意义——铭记历史,珍视和平。
说实话,这种反应暴露了日本某些政客的格局太小。中方明明一再强调,阅兵是为了让世界记住历史的教训,展示中国维护和平的决心和能力。我们的解放军如今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不仅能够保卫自己的国土,更能为世界和平贡献力量。这怎么就成了"针对日本"呢?
(中方声明阅兵是铭记历史、展示和平意愿和军事实力的重要活动)
更讽刺的是,那些批评声音最大的日本政客,往往正是最不愿意面对历史的人。他们宁愿活在对历史的篡改和美化中,也不愿像鸠山这样勇敢地正视过去。鸠山的出席根本不是在和日本政府作对,而是代表了一种可贵的自省精神。
他知道,只有真诚地反思历史,才能避免重蹈覆辙。可惜的是,日本政坛像麻生太郎这样拒绝认错的人太多,而像鸠山这样有勇气直面历史的人又太少。
3、民众无需躲藏,历史需要正视
就在这场外交风波持续发酵的同时,日本驻华大使馆罕见地发布安全预警,建议在华日本公民在9月3日至18日期间"保持低调",甚至提醒他们"说日语时要降低音量"。
(日本驻华机构提醒公民提高安全意识,建议采取一系列自我保护措施)
这种过度反应简直令人啼笑皆非。中国作为一个法治国家,始终保障所有在华外国人的合法权益。日方的这种预警,不仅是对中国法治环境的误解,更折射出某种"做贼心虚"的心理。要知道,中国对待日本民众向来以礼相待,区分得清军国主义与普通民众的区别。
更夸张的是,一些日本企业竟然要求员工在这段时间"居家办公",避免出差中国。这种反应过度得就像在演一出荒诞剧。实际上,中国社会在这段时间展现出的,更多的是对历史的缅怀和对和平的珍视,而非对日本民众的敌意。
这种过度防卫的姿态,反而暴露了日本社会深处的历史焦虑症。当一个国家无法正视历史时,就会时刻活在被历史审判的恐惧中。日本政府与其教导国民如何"躲避历史",不如好好思考如何面对历史。毕竟,逃避解决不了问题,只会让历史的阴影越拉越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