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青年艾小英:翻译为“桥”文学为“媒”,让读者感知中国
创始人
2025-03-17 13:41:52
0

  中新网西安3月16日电 题:埃及青年艾小英:翻译为“桥”文学为“媒”,让读者感知中国

  中新网记者 阿琳娜 梅镱泷

  “读博期间开始翻译中国文学作品,坚持至今,不仅是因为喜欢,更是因为有一种使命感。”陕西省翻译协会海外理事艾小英表示,希望让更多读者通过文学作品“走进”中国,了解中国文化。

  1995年,艾小英出生于埃及开罗。她与中国的缘分始于大学本科选择了中文相关专业。四年时间,她不仅熟练掌握了中文,阅读了不少中国文学作品,也对中国这个文明古国充满好奇。

  “学会中文后,我对中国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出于对文学的喜爱,还阅读了鲁迅、曹禺、郭沫若等多位作家的中文原著。”艾小英说,大量的阅读让她深有感触,毕业论文的主题也选择了郭沫若作品研究分析。

2024年11月,艾小英(左)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受访者供图

  2017年,艾小英选择到中国继续求学,并在此后相继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也是在中国求学阶段,她开始参与专业的中国文学作品翻译工作,翻译的《贾平凹散文选》《我的岁月静好》《中国传统文化习俗》等著作已先后出版。

  “在留学生中,我的中文水平相当不错,此前也接触过翻译工作,但真正想翻译好一部作品,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艾小英说,翻译工作十分考验译者的“功底”,它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在深入理解原作的基础上进行准确表达,这也需要对中国文化和风土人情有更加深入了解。

  在翻译过程中会遇到方言、谚语、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历史人物等,对于艾小英而言都有陌生之处,更不用说没有到过中国、学习中文的外国人。“直接翻译有时会觉得失去韵味,所以要多花心思,比如尽量用谚语翻译谚语。”

  “融入中国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理解中国才能真正地走进文学作品,这些都是翻译作品的前提。”艾小英除了虚心向作家请教外,也会走进古老的乡村、充满烟火气的街道、历史悠久的古迹等。“对中国越是了解,越会情不自禁喜欢。”

  除了翻译工作外,艾小英还是一家中文杂志的专栏作家,她用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文字,写下了《“人生大事”之婚礼》《食物的共同与互动》《西安与开罗的遇见一一两座城市》等多篇文章,通过自己的文章,让中国读者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故乡埃及和埃及的文化。

  “我希望把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讲给更多人听,让他们了解更加真实立体的中国。”艾小英告诉记者,除了写作外,她来到中国后,还受邀参加了不少国际交流活动,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交流分享自己在中国的经历。

  取得博士学位后,艾小英选择留在中国,目前在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任教。从“留学生”到“教师”,艾小英坦言,这不仅是身份的转变,也让她有了更多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儿时我也曾梦想过当老师,没想到会在中国‘圆梦’。”艾小英说,来到中国的这几年,给了她数不清的惊喜,也让她的人生多了很多可能性。

  教学、翻译、专栏撰文、学术研究……艾小英表示,自己在中国的工作生活丰富多彩且十分充实,未来除了翻译更多的中国文学作品外,也希望有机会将埃及优秀文学作品带给中国读者,以文学为“媒”,增进彼此了解。(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无人机助力缅甸地震救援 中国救...   中国日报网4月2日电 当地时间3月28日,缅甸发生7.9级地震,多座建筑倒塌,曼德勒等城市成为重...
寻迹中国|外国博主走进河池 体...   河池市是广西最大的茧丝绸主产区,也是我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从“东桑西移”到“东绸西移”,近年来,...
东帝汶留学生感受“舌尖上的河西...   来自东帝汶的留学生杰克拉已经在甘肃省张掖市河西学院留学一年,活泼开朗的她对于中国美食一直十分向往...
美国加征关税 全球一片反对   美国白宫计划4月2日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的措施。这被认为是美国本届政府影响范围最广、冲...
美国“关税讹诈”破坏世界经济稳...   美国利用关税手段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讹诈,已成为世界经济最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面对美国人为制造的...
特朗普关税乱拳开打 为何美国自...   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措施。此外,特朗普当日...
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正...   新华社华盛顿4月3日电(记者熊茂伶)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宣布的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的措施3日正...
缅甸强震后已发生63次余震   新华社缅甸曼德勒4月3日电(记者张东强)缅甸气象和水文局3日发布报告说,截至当地时间3日8时30...
缅甸强震已致3085人死亡   新华社快讯: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新闻信息小组发布消息说,截至当地时间4月3日上午8时,缅甸强震已致...
华为、腾讯、招商局....大湾...   从“孔雀东南飞”到“百万英才汇南粤”  今天的广东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  重视人才、渴求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