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份感谢:学子返家乡办实事
创始人
2025-03-03 07:01:22
0

  安庆师大返乡学子团队为桐城六尺巷设计制作的文创产品受到游客欢迎。受访者供图

  “你们的出现,如同繁星点点,让基层治理熠熠生辉。”近日,随着2024年寒假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落下帷幕,安徽省安庆师范大学陆续收到115封来自全国各地基层单位的“感谢信”。这些“温情回执”的背后,是学生团队实践成果和家乡发展需求的“双向奔赴”。

  寒假期间,安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倪静带领学生团队来到安庆桐城老街、非遗工坊和乡间田野,用画笔与镜头记录下青砖黛瓦间的历史肌理,聆听老匠人讲述桐城派文化的故事。实践中,学生们突发奇想,将桐城歌谣、木雕纹样、古建筑构件等元素提炼为设计思路,打造有当地特色的文创产品。

  “课堂上总以为设计是‘灵感迸发’,真正动手后才明白实践才是艺术的真谛。我们将‘六尺巷’的谦和礼让精神转化为文创产品的叙事内核。”团队成员、美术学专业2022(1)班的张乐添说,团队细细地处理产品的每一处结构与色彩搭配、反复沟通产品细节与原材料材质,开发出钥匙扣、冰箱贴、帆布包、鼠标垫系列文创产品。

  如何理解文化背后的精神?传统元素怎样更好地融入现代审美?生产工艺如何匹配设计需求?将图纸设计转化为实物过程中,团队克服一个个难关,将产品设计出来,同时还精心策划了展示活动。

  在春节前夕开展的“礼让千年·创意新生”主题文创产品宣传活动中,游客与居民来到六尺巷景区,在该团队设计的文创产品摊位前驻足。张乐添自豪地说:“课堂学设计,乡村找命题,努力让文化产品成为年轻人喜欢的‘潮品牌’。我们已经与景区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未来将共同开发特色旅游纪念品。”

  对于学生们的努力,桐城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返乡学生们用年轻视角唤醒文化,用专业能力连接城乡,成为激活桐城文旅发展的‘创意引擎’。”

  “如何才能高效利用鸡粪,发展新农业?”寒假前,面对位于安庆市宿松县的安徽沃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张榜求问”,生命科学学院的“菌粪赋能,增‘肥’致富乡村振兴团”主动“揭榜”,将“解题”高招送到对方手中。

  “初来企业,鸡粪在地上堆积,浓烈且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大家打起退堂鼓。”团队成员、生物科学专业2023级彭天忆回忆,当团队成员得知他们要做的是“变废为宝”的工作后,慢慢调整了心态。穿梭车间和工厂里认真观察鸡粪发酵堆肥情况,认真测数据、做记录成了他们的工作常态。同时,他们就地取材做实验,设计鲜花型系列、茶系列以及谷物蔬菜系列等生物有机肥。

  但实验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实验数据不理想、实验结果和预期大相径庭等问题接二连三地出现,在指导老师石水琴的指导下,学生们静下心来,反复改良菌剂配比,斟酌堆肥发酵工艺流程,最终实现工作目标,助力该公司畜禽粪污处理规模和农作物秸秆年处理量“双增长”。

  在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高公镇慕营村,该校生物科学专业2024(6)班的慕思语凭借“小秘诀”,成为村委会的“和事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是基层纠纷的常态,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她就把自己想象成当事人,设身处地理解老百姓想“要个说法”的初衷,再坐下来和村民们拉家常,把长篇政策文件的“关键词”化成“家常话”。

  “给个准说法”“找到好做法”的背后是慕思语一页页看文件,一遍遍向村干部咨询学习的结果。从一开始答复村民疑问的生疏,到主动帮助村民解决纠纷、讲解政策,慕思语的这些变化,慕营村村干部刘标看在眼里,“怎样帮助村民理解土地政策,她比我们讲解得还要麻利。返乡的大学生志愿者,眼里有活儿,心里装着百姓”。

  从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人民检察院到马鞍山市春晚的后台工作间,从马鞍山客运站春运现场到马鞍山总医院的导诊台,这个寒假,该校法学专业2023(3)班的徐雨婷解锁了“多重身份”。“白色代表各个实践岗位需求,服务时段我会标上黄色,蓝色则留给晚上复盘反思。”她专门制作一份三色时间规划表,按照不同颜色规划、抱着“一事一对策”原则做好每天工作。她说,基层服务不是任务清单,而是心与心的联结。

  舞龙队手持金红色长龙穿梭于大街小巷、旱船队伍以传统步法模拟行舟场景、花鼓灯艺人边击鼓边变换队形……1月27日,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民俗“踩街”活动上,近10种民俗项目轮番登场。法学专业2024(3)班的苏媛媛用相机记录了活动场景。“把家乡文化拍好的第一步就是了解它、学习它。”苏媛媛和小伙伴们共同学习了舞龙的动作要领,向花鼓艺人们了解花鼓的制作步骤与传承历史。

  “我们制作了‘踩街’活动的精彩集锦,并发布在多个短视频平台。家乡的感谢信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鼓舞。”她说,“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回归”与“反哺”的过程,“我们在文化的滋养中成长,更有义务让身边的文化故事走出家门,遇见更大的舞台”。

  长期以来,安庆师范大学以“地方开单子、大学来服务”为工作导向,将“揭榜挂帅”理念融入“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今年寒假,该校团委召开校地对接会,提前摸清地方需求,依托数字化管理平台,发布来自基层单位的基础教育帮扶、农业技术指导、文化传承创新、社会治理等260余项“命题”榜单和“需求”清单,引导青年学子在走进基层、扎实服务中“答题”。

  赵晨阳 姚梦茹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新... 感谢您的阅读,请您点击右上角的“关注”二字,后续会在第一时间收到我的首发原创,每天为您提供有价值的信...
大学教师迎来降薪潮、不达标转岗... 原标题:大学教师迎来降薪潮、不达标转岗保安?将如何影响学生培养? 近日,“大学...
原创 河... 6月27日,令人期待的河北省2024年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方案终于公布了。这一次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是怎样...
为啥没人敢娶东北女人,得知原因... 原标题:为啥没人敢娶东北女人,得知原因泪目了! 近日,网络上出现了一个热议话题...
刘伯温预言:2024年东方出圣... 原标题:刘伯温预言:2024年东方出圣人,并指出救世主的身份,是否可信? 在元...
原创 四... 对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来说,退休后的养老金主要按照缴费基数、缴费年限、个人账户余额、上年度职工月平...
“龙抬头”的小知识:有啥吉祥寓... 农历二月初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这天起,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预示一年好兆头...
原创 3... 电动车加强管理以后,很多城市只允许使用电动自行车上路,所以很多网友在后台询问,雅迪与九号电动自行车该...
原创 2... 时间来到了9月份,随着多地公布2025年新农合缴费标准,2025年新农合集中征缴期正式拉开了大幕。2...
原创 冤... 今年的智能手机市场,小米14Ultra与华为Pura 70 Ultra作为国产手机的两大旗舰,以其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