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室与无障碍卫生间共用,如何告别“身份混淆”?
创始人
2025-02-19 08:21:12
0

  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普及有进展,但仍存在独立性缺失等问题

  母婴室与无障碍卫生间共用,如何告别“身份混淆”?

  “带娃出门本就不容易,需要喂奶的时候更是局促。”近日,在北京市某商场地下一层贴着“无障碍卫生间”与“母婴室”标识的房间门口,怀抱婴儿的毛女士盯着狭小空间内有限的母婴设施,无奈选择坐在马桶盖上哺乳。

  母婴室是在公共场合为哺乳、喂食、清洁排泄物等一系列育儿行为提供便利设施的空间。此前,国家卫健委等多部门联合印发《母乳喂养促进行动计划(2021-2025年)》,要求到2025年公共场所母婴设施配置率达到80%以上。近年来,多地纷纷出台政策推动公共场所母婴室的建设与普及。

  然而,《工人日报》记者近日走访多个公共场所的母婴室发现,尽管母婴室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少母婴室仍存在功能定位模糊、与无障碍卫生间共用空间等问题。对此,有专家建议,应不断细化相关法律规范,确保母婴室的独立性和专用性。

  混用问题突出

  “前段时间带孩子去旅游,公共场所的母婴室提供了不少方便。”前不久带1岁多孩子到上海旅游的张女士在高铁站使用母婴室后感叹:“里面有温奶器、尿布台,体验很好。”

  近年来,多地加速推进母婴室建设,并细化了相关的技术规范。例如,2021年,广东省出台《母婴室安全技术规范》,将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列入省“十四五”规划纲要。广州、深圳等地实现了重点公共场所母婴室全覆盖。

  母婴室满足了母婴群体的特殊需求,是社会关怀的体现。然而,记者走访发现,当前部分母婴室与无障碍卫生间混用问题比较突出。在北京多个商场、地铁站、展览馆等公共场所的8处母婴室,记者发现,其中有6处都与无障碍卫生间共用空间。

  在北京某地铁站,记者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找到了“母婴室”:一个仅贴着“无障碍卫生间”标识的房间。该房间内,折叠尿布台与马桶仅隔半米。“空气不好不说,尿布台上的污渍看着也让人很不舒服。”宝妈李悦告诉记者,自己带娃每次使用尿布台前都要拿酒精湿巾擦好几遍,如果有哺乳需求,这样的环境更是没法满足。

  此外,母婴室与无障碍卫生间混用时也会经常出现标识不清晰、难以辨认等问题。“很多和无障碍卫生间混用的母婴室门口只有无障碍卫生间标识,如果不是工作人员提示,根本找不到。”李悦告诉记者。

  “拼凑式”空间的使用困境

  “说是母婴室,其实只能应急换个尿布,更多操作如喂奶、吸奶等根本没有条件实现。”在北京市某展览馆内,一位女士使用完与无障碍卫生间混用的母婴室后对记者表示,这种“拼凑式”设计缺乏私密性,也不卫生。

  “无论是母婴室还是无障碍卫生间,两者的使用群体都有其特殊性和紧迫性,混淆使用可能存在一定的法律和伦理问题。”北京乾成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杨晓希表示,二者的混用可能导致权利冲突,目前法律对此界定模糊,容易引发纠纷。

  记者了解到,空间与成本是大多数公共场合将母婴室和无障碍卫生间合并的主要原因。“无障碍卫生间的设施设备覆盖了母婴室的部分功能,在空间和资金成本有限的情况下,以这种‘二合一’的方式进行设置是最经济的选择。”某商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目前,关于母婴室建设,主要是由部门和地方文件进行规范。”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实习律师占良表示,这些文件法律层级相对较低,缺乏权威性和强制力,对相关责任主体的约束力不足,导致一些公共场所和单位对母婴室建设不够重视。

  确保独立性和专用性

  “母婴室和残障设施都是社会关怀的体现,应当从法律层面明确两者的独立性和专用性。”杨晓希建议,可参考上海、深圳等地已出台的相关管理办法,通过立法或政策指导鼓励公共场所设立更多独立、专用的母婴室。

  记者检索发现,尽管目前并无全国性标准明确要求母婴室必须独立设置,但部分地方已开始积极尝试保证母婴室独立性:辽宁省规定达到一定标准的公共场所,需配备使用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的独立母婴室;天津市明确母婴室应为独立房间,且要有独立的出入口;《上海市母婴设施建设和管理办法》不仅明确了独立性,还对母婴室设置要求、标识和导向指示标识、管理维护、紧急预案等方面作出明确的指引和规定,并提出“谁建设,谁管理,谁维护”的原则。

  为确保政策的落地,杨晓希认为,应细化母婴室设置规范,对其建设和管理作出更加具体的规定。“比如明确母婴室的位置、面积、设施等要求,要求母婴室标注清晰的标识,如国际通用的母婴符号等。”

  杭州市卫健委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处处长李刚曾表示,个别场所在前期规划建设中没有预留空间,给后期增设、改建带来难度。对于新建场所,应提前与场所主管单位沟通,为母婴室预留合适场地,从源头上确保母婴室有独立的空间。

  今年湖南省两会期间,湖南省政协委员肖莉杏建议,要保证母婴室的独立性和私密性,避免出现母婴室与第三卫生间混用等情况,确保每一个母婴室都能为母亲和婴幼儿提供温馨、舒适、便捷的服务。

  “希望社会能看到无障碍设施不是‘可牺牲的备选项’,让残障人士和育龄父母不必为了一扇门而焦虑。”杨晓希说。

  本报记者 秦亦姝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新... 感谢您的阅读,请您点击右上角的“关注”二字,后续会在第一时间收到我的首发原创,每天为您提供有价值的信...
大学教师迎来降薪潮、不达标转岗... 原标题:大学教师迎来降薪潮、不达标转岗保安?将如何影响学生培养? 近日,“大学...
原创 河... 6月27日,令人期待的河北省2024年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方案终于公布了。这一次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是怎样...
为啥没人敢娶东北女人,得知原因... 原标题:为啥没人敢娶东北女人,得知原因泪目了! 近日,网络上出现了一个热议话题...
刘伯温预言:2024年东方出圣... 原标题:刘伯温预言:2024年东方出圣人,并指出救世主的身份,是否可信? 在元...
原创 四... 对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来说,退休后的养老金主要按照缴费基数、缴费年限、个人账户余额、上年度职工月平...
“龙抬头”的小知识:有啥吉祥寓... 农历二月初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这天起,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预示一年好兆头...
原创 3... 电动车加强管理以后,很多城市只允许使用电动自行车上路,所以很多网友在后台询问,雅迪与九号电动自行车该...
原创 2... 时间来到了9月份,随着多地公布2025年新农合缴费标准,2025年新农合集中征缴期正式拉开了大幕。2...
原创 冤... 今年的智能手机市场,小米14Ultra与华为Pura 70 Ultra作为国产手机的两大旗舰,以其卓...